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科学家成功“量产”寨卡病毒或有助疫苗制备

科学家成功“量产”寨卡病毒或有助疫苗制备

德国和巴西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一种在实验室大量培养寨卡病毒的新方法,这将有助病毒研究及疫苗制备。2015年5月以来,寨卡病毒在巴西等美洲国家大肆传播,疫苗研制迫在眉睫,而在实验室大量培养病毒是量产疫苗的重要前提。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目前医学界常用非洲绿猴肾细胞和白纹伊蚊幼虫细胞作为培养病毒的细胞宿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下属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专家则选用BHK-21细胞系(幼年仓鼠肾细胞),并使其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研究发现,BHK-21细胞系非常适合寨卡病毒增殖,但不同地区的寨卡病毒分离株感染细胞后病毒产量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毒株都能高产。在现有培养环境中,寨卡病毒所属的黄病毒在每个宿主细胞中仅能形成约10个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在每个宿主细胞中可形成数百个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因此,若想高效生产寨卡疫苗,要么寻找更高产的细胞系,或者在提高细胞浓度上下功夫。如今,研究人员已将细胞浓度提高至传统培养方式的6倍,还通过调节生物反应器中温度、氧含量及酸碱度等方式,创造适宜病毒增殖的环境。经过近两周培养,研究人员从每毫升培养液中收获4000万个有传染性的病毒,足以开展大量病毒学研究。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人们早已成功利用BHK-21细胞系生产兽用疫苗,但其能否用于生产人类用疫苗仍需进一步研究。不过,有了“量产”病毒的新方法,已能对寨卡病毒进行传染病学、病毒学的深入研究。(生物谷Bioon.com) 温馨提示:87%用户都在生物谷APP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天天精彩!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