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医药市场前景乐观 |
![]() |
自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就一直听到的“生物技术公司的资金困境”绝不是空穴来风,握有现金的精明投资者不仅选择更多,话语权也更强势;据此判断“中国投融资市场的热钱充裕到开始溢出”显然与事实不符,但是相较而言,中国市场确实比全球平均水平要更乐观一些;中国医药投融资本逐渐与国际舞台接轨已是不争事实。
Amit Bhalla是会场中非常显眼的人物,活跃在四处与各种身份的人士进行交流。他是加拿大SzyfCo Therapeutics公司的业务拓展经理,他在路演中表示希望得到650万美元的投资。Bhalla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一头在中国寻找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在中国开始临床前试验,另一头将药品带入美国市场去销售。
由此可见,吸引外国公司来中国寻找资金,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投资基金大面积缩水,许多之前仰仗这些风投资本生存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之险。而中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表现出来的信心让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尤其是医药产业的弱周期性、抗通胀的特征使它同时受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偏爱。
投资者在衡量投资项目时主要考量被投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潜力和团队实力,对于处在早期研制阶段的公司,主要的衡量因素则是这个公司拥有的技术竞争力。
与欧美市场的融资困难不同,中国医药产业的投融资市场还保持着一定的热度。全球最大的生物医疗风险投资基金OrbiMed近期就组建了一只针对亚太地区以中国为最重要投资目标的基金,金额超过1.8亿美元。
石天资本等一些之前并不涉及医药产业的本土投资者也开始接触医药产业的投融项目;作为产业资本,绿叶、康弘等国内知名药企也积极地通过这些投融资论坛来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早期潜力项目。
OrbiMed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王健提出他们在中国寻找投资项目时的一些考量标准:我们更倾向于四类企业:一是能充分利用亚洲乃至中国的低成本优势的企业;二是具有市场潜力,建立在中国巨大内需基础上的企业;三是充分结合中西方技术,市场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四是顺应并利用中国政策法规变化的企业。
但是风投募集资金来源的不同,决定了其选择投资对象标准也不同。苏州工业园区银杏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伙人李为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持谨慎态度投资人的看法。他表示,对这样在国外市场建立的公司,我们会关注,有机会会去投资,但是前提是他们要在中国有业务,为中国产生利润,因为盈利是投资者首要的考量,完全没有中国业务的公司不会投。这家企业不一定要是华人创建,但是一定要对中国了解。当然如果团队里没有华人的话,做到对中国有深刻的了解也很困难。
石天资本的合伙人胡江浩也表示,如果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首先看他们是不是在中国医药产生业务,因为这其中有一些难以突破的壁垒。例如管理上的融洽、币种之间的汇兑等,都要比投资本土企业有更高的要求。

- 相关报道
-
- 益普生公布2025年上半年强劲业绩并上调全年财务指引 (2025-08-05)
- Immunity:揭秘婴儿机体免疫系统的“守护者”!虚拟记忆T细胞的发现 (2025-08-05)
- 高温天耳鼻喉“警报”拉响!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2025-08-05)
- 技术赋能未来|我院林智斌医师特邀担任热玛吉技术培训导师 (2025-08-05)
- 善吉秀:以信任为基,为生物科技合作开辟通途 (2025-08-05)
- Cell:哈佛团队破解百年难题,AI设计出首个可溶性Notch激动剂,实现T细胞高效制造与免疫增效 (2025-08-05)
- 两篇Science:冬眠动物的“超能力”或许也隐藏在人类的DNA中 (2025-08-05)
- Nature:“为母则刚”的科学——是什么让饥饿的母亲仍将孩子放在第一位? (2025-08-05)
- 益普生公布2025年上半年强劲业绩并上调全年财务指引 (2025-08-05)
- 42名西藏新疆先心病患儿在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获"心"希望 (2025-08-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