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中山大学团队找到肠癌“照妖镜”,首次发现抑制SIRT2可以让肠癌细胞“现身”! |
![]() |
来源:奇点糕 2025-08-05 09:15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杨孜欢团队首次揭示了去乙酰化酶SIRT2调节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并证实抑制SIRT2活性,有望成为改善免疫治疗对pMMR肠癌疗效的新方法。是全球第三大常见。
近年来,治疗改善了错配修复缺陷(dMMR)肠癌患者的预后,但是对于占比高达95%的错配修复正常(pMMR)肠癌患者而言,他们容易对免疫治疗产生耐药性。
要想让免疫治疗全面改善肠癌患者的预后,找到让pMMR肠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的方法是关键。
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杨孜欢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论文。
他们首次发现,抑制去乙酰化酶SIRT2活性,会促进错配修复蛋白MLH1的泛素化降解,增加肠DNA损伤,激活cGAS-STING通路;还可以刺激肿瘤新抗原的产生,并增强MHC-I的表达,从而将肿瘤微环境重编程为免疫活跃状态,并诱导持久的全身免疫记忆。
研究结果还表明,SIRT2抑制剂可以让肠癌对PD-1抑制剂更敏感,增强免疫治疗效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高倩玲、杨兰兰和叶树标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为了寻找肠癌的弱点,杨孜欢团队对95例未接受术前化疗或放疗的II/III期肠癌患者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
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且与总生存预后不良相关的蛋白中,去乙酰化酶SIRT2是唯一一个在不同数据集中均出现的蛋白。值得注意的是,与dMMR肠癌组织和细胞系相比,pMMR肠癌细胞的SIRT2表达更高。显然,SIRT2高表达意味着肠癌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不佳。
后续研究还发现,在pMMR肠癌中,SIRT2表达水平与CD8阳性T细胞浸润负相关,但在dMMR肠癌中则没有这种相关性。这说明,SIRT2在pMMR肠癌中发挥关键作用。总的来说,SIRT2应该是治疗肠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于是,杨孜欢团队先探索了敲除癌细胞SIRT2编码基因或用AGK2抑制SIRT2活性的影响。体外研究结果显示,CD8阳性T细胞的迁移、增殖和活性均增加。虽然SIRT2抑制部分限制了肠癌细胞的增殖,但当存在CD8阳性T细胞时,抗肿瘤作用更为明显。
基于荷瘤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敲低SIRT2编码基因会导致CD45+CD8+GZMB+和CD45+CD8+PD-1+细胞浸润增加,细胞毒因子Gzmb和Ifng表达升高。这些结果表明,SIRT2在限制CD8阳性T细胞的募集和激活方面,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考虑到SIRT2与pMMR肠癌关系密切,杨孜欢团队推测SIRT2可能影响了错配修复系统。分析结果显示,SIRT2的过表达或敲低分别增加或抑制了错配修复蛋白MLH1表达。
从机制上看,去乙酰化酶SIRT2会直接与MLH1结合,导致MLH1乙酰化水平降低,抑制了MLH1的泛素化降解;而抑制SIRT2的活性,则会导致MLH1的乙酰化和泛素化水平升高,加速MLH1的降解。
由于SIRT2调节了错配修复蛋白MLH1的稳定性,因此,抑制SIRT2导致的MLH1降解,显然会增加DNA损伤,增加核DNA泄漏到细胞质中,激活cGAS-STING通路,并上调下游CCL5,从而募集CD8阳性T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基于SIRT2抑制剂AGK2的研究,也证实,用AGK2抑制SIRT2可以通过重新编程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激活和限制肿瘤进展,进而促进抗。
考虑到抑制SIRT2会促进DNA损伤,杨孜欢团队想知道这是否会诱导新抗原的产生。在对AGK2治疗的皮下肿瘤进行全外显子组和转录组测序后,他们发现确实有新抗原产生,而且SIRT2抑制通过MHC-I促进肿瘤新抗原的产生和呈递,进而激活CD8阳性T细胞。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发现,AGK2治疗会诱导系统性免疫记忆,产生持久的全身性抗肿瘤免疫。
在研究的最后,杨孜欢团队研究了AGK2是否可以使pMMR肠癌对PD-1抑制剂敏感。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GK2联合PD-1抑制剂治疗pMMR肠癌模式小鼠,与单药治疗相比,产生了最强烈的抗肿瘤效果,并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而且没有体重减轻或毒性。
总的来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杨孜欢团队首次揭示了去乙酰化酶SIRT2调节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并证实抑制SIRT2活性,有望成为改善免疫治疗对pMMR肠癌疗效的新方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TM:中山大学团队找到肠癌“照妖镜”,首次发现抑制SIRT2可以让肠癌细胞“现身”! (2025-08-05)
- Nature:王者换代?AI设计的OpenCRISPR-1正式挑战Cas9霸主地位,开启基因编辑新范式 (2025-08-05)
- Cell:顾名夏/苗一非/郭敏哲团队,在同一个球状体中实现肺和肠道类器官的血管化,成功构建多谱系类器官 (2025-08-05)
- 《细胞》:中美团队首次发现,分泌蛋白AOAH可以解除肿瘤对T/树突细胞的免疫抑制! (2025-08-05)
- Nature子刊:仅仅看到病人,大脑就会激活免疫系统,让身体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025-08-04)
- 困扰韦东奕的牙周问题有救了?王松灵院士团队发表牙髓干细胞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试验数据 (2025-08-04)
- Cell子刊:赖仞团队揭示高脂饮食通过肠道细菌促进血栓形成的新机制 (2025-08-04)
- Nature:上帝的剪刀,AI 制造!生成式AI设计出CRISPR蛋白,高效编辑人类DNA,且安全性更高 (2025-08-04)
- Nature重磅:“AI科学家”真的来了,自主开会搞研究,几天时间设计出抗病毒纳米抗体 (2025-08-04)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挑战极端环境生命极限模型 (2025-08-0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