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吃不胖”的免疫学新解——T细胞胆固醇稳态是决定膳食脂肪吸收的关键 |
![]() |
故事的开端,源于一个出人意料的观察。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特殊的基因敲除小鼠,在它们的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s)中特异性地 删除 了Aster-A蛋白的基因。Aster-A是一种非囊泡依赖的转运蛋白(nonvesicular cholesterol transporter),它的主要工作是像一个勤劳的 搬运工 ,将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 PM)上多余的胆固醇搬运到细胞内部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进行处理。起初,研究人员可能只是想探究这个蛋白在免疫细胞中的基本功能,但实验结果却将他们引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新陈代谢。
为了探究这些小鼠的消化吸收能力,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经典的脂肪吸收实验。他们给正常小鼠和T细胞缺失Aster-A的小鼠(后文简称A CD4小鼠)灌胃了含有放射性标记甘油三酯([ H]-Triolein)的橄榄油。甘油三酯是膳食脂肪的主要成分。通过追踪放射性的强度和分布,就可以精确地知道脂肪被吸收了多少,以及它们去了哪里。
两小时后,奇妙的现象发生了。在正常小鼠体内,小肠的前中段,即(duodenum)和空肠(jejunum),显示出强烈的放射性信号,这表明脂肪在这里被高效吸收。然而,在 A CD4小鼠的空肠中,放射性信号的峰值显著降低,整个小肠吸收的总放射性也明显低于正常小鼠。这证明,当T细胞缺少Aster-A蛋白时,小鼠对膳食脂肪的吸收能力变差了。
这些未被吸收的脂肪去了哪里?答案很简单:排出体外。进一步的分析显示,A CD4小鼠血液中出现的放射性信号也显著延迟和减弱,进入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标记脂肪同样减少。这意味着,从肠道进入全身循环的脂肪总量实实在在地变少了。
这一发现立刻让人联想到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问题:这种吸收减少的特性,在面对高脂饮食的长期挑战时,会带来什么好处?
于是,研究人员将两组小鼠置于 自助餐 式的环境中,为它们提供了长达10周的高脂肪饮食(high-fat diet, HFD)。这种饮食中60%的热量来自脂肪,对任何小鼠的代谢系统都是严峻的考验。
结果令人振奋。正如预期的那样,正常小鼠在这场 饕餮盛宴 后体重飙升,体态臃肿。而A CD4小鼠则表现出了惊人的 肥胖抵抗力 (resistance to diet-induced obesity)。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它们的体重增长都远低于对照组,体型也更为精瘦。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分析身体成分,研究人员证实了这一点:A CD4小鼠的脂肪量显著减少,而肌肉等瘦肉组织量则没有差异。更有趣的是,对它们粪便的分析发现,A CD4 小鼠排泄的粪便中含有更多的未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这正是它们 吃得多,长不胖 的直接证据。
这个发现无疑是颠覆性的。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脂肪的吸收主要由肠道上皮细胞(enterocytes)的内在机制决定。现在,一个存在于免疫细胞 T细胞内部的蛋白,竟然能远程遥控整个肠道的脂肪吸收效率,甚至改变全身的能量平衡。这就像是说,体育馆的检票员(肠道上皮细胞)在工作,但最终决定放多少观众进场的,竟然是场外巡逻的保安(T细胞)。
这个现象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谜团:T细胞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缺少一个胆固醇 搬运工 ,为何会让T细胞变成一个强大的代谢调节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视线从宏观的动物层面,聚焦到微观的细胞和分子世界。
失控的 火焰兵 :当胆固醇成为T细胞的 兴奋剂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场所,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驻扎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其中T辅助细胞17(T helper 17, Tʜ17)是尤为重要的一支 部队 。它们像一群 火焰兵 ,在正常情况下能有效清除某些病原体,维持肠道屏障的稳固。但如果被过度激活,它们也会 引火烧身 ,引发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考虑到Tʜ17细胞在肠道中的关键角色,研究人员将调查的焦点锁定在了它们身上。
他们首先运用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技术,分析了A CD4 小鼠肠道T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与正常T细胞相比,A CD4小鼠的CD4⁺ T细胞中,一系列与Tʜ17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被显著上调。其中包括编码关键效应细胞因子(effector cytokine)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IL-17F和IL-22的基因。这表明,在缺少Aster-A的情况下,肠道中的T细胞更倾向于分化成Tʜ17细胞,并且这些Tʜ17细胞的功能可能被异常增强了。
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缺少一个胆固醇转运蛋白,会使Tʜ17细胞变得如此 亢奋 ?答案,就藏在细胞膜的胆固醇本身。
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并非均匀分布的 砖块 ,它更像是一种 组织者 ,能形成特定的脂筏(lipid rafts)区域,将信号分子聚集在一起,从而高效地启动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对于T细胞而言,其表面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就是最重要的信号 开关 。当TCR识别到抗原时,它会发生聚集,形成所谓的 纳米团簇 (nanoclusters),如同将零散的火花汇集成熊熊烈火,从而启动一系列下游信号,激活T细胞。先前的研究已经暗示,细胞膜的胆固醇水平会影响TCR的纳米团簇化。
研究人员猜测,Aster-A的缺失可能导致T细胞膜上胆固醇的异常积累,进而 助燃 了TCR的激活过程。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ALOD4的荧光探针。这种探针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细胞膜外侧一种 可及的 (accessible)胆固醇池。这种胆固醇是动态的、可被快速利用的,与细胞信号传导密切相关。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在体外诱导分化出的Tʜ17细胞中,来自A CD4 小鼠的细胞表面结合了远多于正常细胞的ALOD4探针。这有力地证明了,Aster-A的缺失确实导致了Tʜ17细胞膜上可及性胆固醇的显著积累。在正常Tʜ17细胞上,这些胆固醇呈现出 热点 状的聚集分布;而在A CD4Tʜ17细胞上,它们则几乎均匀地铺满了整个细胞膜,其景象类似于用外源胆固醇强行 喂饱 的细胞。
胆固醇的 堰塞湖 一旦形成,下游的信号传导是否真的会 决堤 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直接检测TCR纳米团簇的水平。他们利用不同强度的去垢剂(saponin和Brij97)依次处理Tʜ17细胞膜,从而将紧密聚集的纳米团簇TCR与游离的单体TCR分离开来。通过定量分析这两种状态下TCR的比例,他们发现,A CD4Tʜ17细胞中,TCR纳米团簇与单体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细胞。
这正是 失控 的关键所在。更多的纳米团簇意味着TCR信号的 启动阈值 降低了,细胞更容易被激活,且一旦激活,信号强度也更强。果不其然,当研究人员用抗体刺激这些Tʜ17细胞时,A CD4细胞表现出了远比正常细胞更强烈、更持久的下游信号激活。一系列关键的信号蛋白,如LCK、ZAP70、SLP76和ERK,其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磷酸化是激活这些蛋白的 点火 步骤。
至此,一幅清晰的细胞层面图景浮现出来:首先,Aster-A蛋白的缺失,导致Tʜ17细胞无法及时清理细胞膜上多余的可及性胆固醇。其次,胆固醇的积累,促进了TCR形成更多的纳米团簇,相当于为信号系统安装了 涡轮增压器 。最后,这使得Tʜ17细胞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表现出更强的信号输出和效应功能,成了一群失控的 火焰兵 。
细胞膜上的 清道夫 :胆固醇、钙离子与T细胞的 刹车 机制我们已经知道,在A CD4Tʜ17细胞中,胆固醇不断累积。那么在一个正常的T细胞中,胆固醇的动态又是怎样的呢?研究人员发现,当用抗体激活正常Tʜ17细胞的TCR时,其细胞膜上的可及性胆固醇水平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这就像是踩下油门后,发动机需要瞬间增加供油。然而,在正常细胞中,这种升高是短暂的,随后胆固醇水平会逐渐回落至基线。而Aster-A正是在这个回落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 清道夫 角色。在A CD4细胞中,TCR激活同样能诱导胆固醇升高,但由于缺少Aster-A,这些多余的胆固醇无法被有效清除,导致其水平持续居高不下。
这个过程暗示,TCR的激活信号本身就是招募Aster-A前来 清理现场 的指令。为了亲眼见证这一幕,研究人员利用活细胞成像技术,给Aster-A蛋白的一个关键结构域,GRAM结构域(GRAM domain),标记上荧光蛋白。GRAM结构域是Aster-A的 胆固醇传感器 。他们观察到,在T细胞被激活的瞬间,原本弥散在内质网周围的荧光信号,迅速地向细胞膜上的TCR聚集区域移动。这如同一队消防员在接到火警后,地冲向着火点,为我们提供了Aster-A被招募到激活位点的直观证据。
但Aster-A的 刹车 作用似乎不止于此。研究人员在探索其作用机制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 同伙 ,STIM1蛋白。STIM1是细胞内钙信号通路中的核心成员。当内质网中钙离子(Ca ⁺)被耗尽时,STIM1会从内质网深处移动到靠近细胞膜的区域,在那里它会与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ORAI1 对接 ,打开通道,让细胞外的钙离子大量涌入。这个过程被称为 库存操作的钙内流 (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 SOCE),是T细胞完全激活所必需的关键信号。
为了寻找Aster-A在细胞中的 邻居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TurboID的邻近标记技术。他们将一个能催化生物素(biotin)标记附近蛋白的 分子机枪 ,TurboID酶,融合到Aster-A上。通过分析哪些蛋白被 误伤 打上了生物素标签,就能知道谁是Aster-A的亲密伙伴。结果显示,STIM1赫然在列。并且,当细胞膜胆固醇水平升高或TCR被激活时,Aster-A与STIM1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它意味着Aster-A可能直接干预了T细胞激活的另一个核心环节,钙信号。
随后的钙成像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研究人员使用能感受钙离子浓度的荧光染料,实时监测T细胞内的钙离子变化。结果令人震惊:当被激活时,A CD4Tʜ17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飙升,其峰值和持续时间都远超正常细胞。这表明,没有了Aster-A,钙信号的 闸门 也失控了。
为了彻底厘清其中的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 分子手术 :通过功能恢复实验,他们将正常的Aster-A蛋白重新导入A CD4细胞后,失控的钙信号被成功 驯服 ;通过功能丧失实验,他们发现无法感知或转运胆固醇的突变Aster-A蛋白,完全无法抑制异常的钙内流。这两个实验有力地证明,Aster-A对钙信号的抑制作用,既依赖于它被胆固醇招募到细胞膜的能力,也依赖于它将胆固醇转运走的能力。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膜上的可及性胆固醇本身就是钙内流的 促进剂 。综合这些发现,一个双重 刹车 机制被揭示出来:TCR激活后,增加的胆固醇招募了Aster-A。Aster-A一方面通过清除胆固醇来减弱其对钙内流的促进,另一方面可能通过与STIM1的邻近作用直接抑制钙信号。因此,Aster-A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车辆安全系统,确保T细胞这辆 跑车 在高速行驶时不会失控。在A CD4细胞中,这个安全系统被拆除,导致胆固醇和钙信号双双 爆表 ,Tʜ17细胞的活化被推向了极致。
从免疫到代谢的 密电 :IL-22如何重塑肠道吸收规则?为了找出Tʜ17细胞释放的这个关键信号分子,研究人员祭出了又一利器,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这项技术能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逐一检查肠道固有层中成千上万个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并根据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
分析结果精准地锁定了目标。在被识别为Tʜ17细胞的那个细胞簇中,与正常小鼠相比,A CD4小鼠的Tʜ17细胞表达水平上调最显著的基因,正是编码IL-22的基因(Il22)。IL-22是一种著名的与黏膜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主要由Tʜ17细胞和一些先天免疫细胞产生。它以其在维持肠道屏障、促进上皮修复和抗菌防御方面的作用而闻名,但它与脂肪吸收的直接联系,此前并不明确。
IL-22会是那封关键的 密电 吗?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这个决定性的假说。
第一步是模拟信号。如果IL-22是抑制脂肪吸收的原因,那么直接给正常小鼠注射IL-22,应该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实验结果完全符合预期。给野生型小鼠注射一剂重组IL-22蛋白后,这些小鼠的小肠脂肪吸收量显著下降,其效果与在A CD4小鼠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出一辙。这证明,IL-22本身就足以抑制肠道的脂肪吸收。
第二步是拦截信号。如果在A CD4小鼠体内用抗体 抓住 并中和掉所有过量的IL-22,它们那异常的脂肪吸收能力能否恢复正常?研究人员给A CD4小鼠注射了特异性的抗IL-22中和抗体。结果令人信服:接受了抗体治疗的A CD4小鼠,其小肠对脂肪的吸收能力几乎完全恢复到了正常小鼠的水平!
第三步是切断信号源。为了提供更坚实的遗传学证据,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种 双重敲除 小鼠:它们既在T细胞中缺失Aster-A,又在T细胞中缺失IL-22。如果IL-22确实是连接Aster-A缺失与脂肪吸收障碍的唯一桥梁,那么炸毁这座桥梁后,即便源头还在,下游的效应也应该消失。事实正是如此。这些 双敲 小鼠在进行脂肪吸收实验时,表现得和正常小鼠一模一样。更重要的是,当把它们放在高脂饮食下喂养时,它们失去了肥胖抵抗力,和正常小鼠一样长胖了。
这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实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最终揭示了整个事件的全貌:T细胞中Aster-A的缺失,导致细胞膜胆固醇累积和钙信号失控,这使得肠道Tʜ17细胞被过度激活。过度激活的Tʜ17细胞大量生产并释放出细胞因子IL-22。高水平的IL-22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改变了它们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膳食脂肪的吸收效率显著降低。
细胞内的 蝴蝶效应 :重新思考免疫、代谢与健康这项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其意义远不止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生命现象。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细胞内部微小变化如何引发系统层面的宏观效应,这正是生命科学中迷人的 蝴蝶效应 。
首先,它重新定义了胆固醇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角色。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在细胞膜这个微观尺度上,胆固醇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信号调节分子。它的动态平衡,特别是可及性胆固醇池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免疫细胞响应外界刺激的 灵敏度 。Aster-A蛋白就像是这个平衡的守护者,一个精准的 恒温器 ,确保免疫反应既不过于迟钝,也不至于反应过度。
其次,它揭示了免疫系统与新陈代谢之间前所未有的深刻联系。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直接的、器官水平的 对话 :肠道中的免疫细胞可以直接通过释放信号分子(IL-22),来指令消化器官(肠道)改变其核心功能(脂肪吸收)。这提示我们,人体的能量摄取并非一个被动的物理化学过程,而是时刻受到免疫系统的动态监控和精细调节。
最后,这项研究也为我们带来了对未来疾病治疗的深刻启示。既然T细胞膜的胆固醇水平能如此深刻地影响Tʜ17细胞的功能,那么,通过靶向Aster-A或相关通路来调节T细胞的胆固醇,是否可能成为治疗Tʜ17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策略?反过来,既然IL-22能有效抑制脂肪吸收,它或其下游通路是否具有开发为新型疗法的潜力?
生命系统的复杂与巧妙,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一个蛋白的缺失,在T细胞膜上引发了胆固醇的涟漪,这涟漪扩散为钙离子的洪流,最终在整个机体掀起了代谢的海啸。从微观到宏观,从免疫到代谢,这项研究完美地诠释了生命科学中跨尺度、跨领域的整合之美。它也提醒我们,在探索生命的奥秘时,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个微小分子所能扮演的关键角色。因为,或许就在下一个细胞膜的拐角处,就隐藏着解开某个重大疾病之谜的钥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从“假基因”到“致病元凶”!Brain新研究:SSPO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诱发儿童癫痫,多模型证实其功能与致病机制 (2025-10-15)
- Science:“吃不胖”的免疫学新解——T细胞胆固醇稳态是决定膳食脂肪吸收的关键 (2025-10-15)
- 迈威生物靶向 CDH17 ADC 创新药 7MW4911 临床试验申请获得 NMPA 批准 (2025-10-14)
- 西湖大学开发AI科学家,实现全自动科学发现,两周搞定人类科学家三年工作 (2025-10-14)
- Oncoscience:你的精子在“求救”?印度科学家发现,这些日常习惯正在偷走生育力! (2025-10-14)
- 腹痛便血反复?J Ethnopharmacol:“中医解法”被证实!芍药汤能精准激活肠干细胞,修复黏膜不反复 (2025-10-14)
- STTT:华西医院科学家发明可修复血脑屏障的纳米药物,可快速清除阿尔茨海默病毒蛋白、改善认知! (2025-10-14)
- Nature子刊:房颤竟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2025-10-14)
- Nature:为何男性和吸烟者更易患膀胱癌? (2025-10-13)
- AJRCCM:血液里的“预警信号”!科学家发现肺纤维化早期检测新希望 (2025-10-1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