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难有“大千世界”? |
现今,即便“宅”在家里,油盐酱醋也能网购到家,一台电脑让你尽知天下事。近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宅”,难有“大千世界”》的文章,传神地刻画出“宅族”的状态:“两人路遇街头争吵,一人驻足围观,另一人劝阻:有什么好看的,回家上微博看呗。”
“宅”这一亚文化起源于日本,指那些喜欢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爱好,与社会脱节的年轻人。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称,英国18~30岁的年轻人中, 约四成是“宅族”。中国“宅族”也很庞大,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宅”,22.4%的人最长一周“宅”在家,除了吃饭就是对着电脑。中山大 学人类学系教授王建新曾指出,乐于闭门研究音响、手机的中年“宅族”不少见。天津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六旬以上老人不常出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春介绍,“宅族”有4种典型心理成因。
1、性格内向。内向者敏感、自卑,虚拟的网络使他们不必担心被拒绝,反而能更轻松地与人交流;他们希望与人建立深层次的人际关系,满足情感需求,建立归属感。
2、社交技能不足。有人从小没能培养起完善的社交技能,或在成长中有过社交失败的经历,并对社交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宁愿在家守着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3、内心迷茫。有些年轻人没目标,觉得与其在外独自拼搏,还不如在家习惯性地接受父母的照顾。有人年近不惑却一事无成,心生倦怠,感觉自卑、渺小,不愿见人。有些与儿女分离的老人,又因退休失去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产生心理退缩。
4、压力太大。工作忙、压力大的人没精力交往,并会通过减少社交来自我保护。有时甚至同事间都懒得面谈,而用网络交流,这让不少人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沟通,也忘记了该如何与人亲近、相处,难以建立内心和谐所必需的亲密关系。
看外面的世界久了,人们需要内观自己。短期“宅”在家里,给心灵一个安全的“房间”,能很好地自我反省,调整身心,平复不良情绪。然而,林春介 绍,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生存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为前提的。久“宅”者会丧失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与思考力钝化, 导致身心俱损。一项调查显示,“宅”生活让35%的人失去社交机会,并影响工作;使近两成人性格自闭,害怕与人接触。《韩国日报》2009年报道称,该国 约10万名“宅族”青年无法适应社会交往,存在自闭倾向。还有多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宅族”难以从虚拟空间回归社会现实,长此以往会导致思想偏离真实社 会,养成消极的思维模式和不良人格特征,甚至引发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美国作家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提醒“宅族”:笛卡尔在系统提出激进的怀疑观点前,心里装着一个大千世界。因此,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 面,只有当面交谈,才能真切感受到对方一颦一笑背后的喜怒哀乐。要想走出“宅”生活,林春建议,首先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想睡就睡,想起才起,以免生 物钟紊乱。其次要与社会保持互动,给自己一些时间接触外界,比如会会知心朋友,一起分享酸甜苦辣;出去走走,或许人行道上相遇时的一个微笑,都能让你爱上 外面的世界。最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对外界的天空拥有各种期待,因此,找到生活目标,才不会安于“宅”在家里。
医药网新闻
“宅”这一亚文化起源于日本,指那些喜欢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爱好,与社会脱节的年轻人。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称,英国18~30岁的年轻人中, 约四成是“宅族”。中国“宅族”也很庞大,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宅”,22.4%的人最长一周“宅”在家,除了吃饭就是对着电脑。中山大 学人类学系教授王建新曾指出,乐于闭门研究音响、手机的中年“宅族”不少见。天津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六旬以上老人不常出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春介绍,“宅族”有4种典型心理成因。
1、性格内向。内向者敏感、自卑,虚拟的网络使他们不必担心被拒绝,反而能更轻松地与人交流;他们希望与人建立深层次的人际关系,满足情感需求,建立归属感。
2、社交技能不足。有人从小没能培养起完善的社交技能,或在成长中有过社交失败的经历,并对社交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宁愿在家守着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3、内心迷茫。有些年轻人没目标,觉得与其在外独自拼搏,还不如在家习惯性地接受父母的照顾。有人年近不惑却一事无成,心生倦怠,感觉自卑、渺小,不愿见人。有些与儿女分离的老人,又因退休失去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产生心理退缩。
4、压力太大。工作忙、压力大的人没精力交往,并会通过减少社交来自我保护。有时甚至同事间都懒得面谈,而用网络交流,这让不少人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沟通,也忘记了该如何与人亲近、相处,难以建立内心和谐所必需的亲密关系。
看外面的世界久了,人们需要内观自己。短期“宅”在家里,给心灵一个安全的“房间”,能很好地自我反省,调整身心,平复不良情绪。然而,林春介 绍,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生存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为前提的。久“宅”者会丧失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与思考力钝化, 导致身心俱损。一项调查显示,“宅”生活让35%的人失去社交机会,并影响工作;使近两成人性格自闭,害怕与人接触。《韩国日报》2009年报道称,该国 约10万名“宅族”青年无法适应社会交往,存在自闭倾向。还有多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宅族”难以从虚拟空间回归社会现实,长此以往会导致思想偏离真实社 会,养成消极的思维模式和不良人格特征,甚至引发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美国作家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提醒“宅族”:笛卡尔在系统提出激进的怀疑观点前,心里装着一个大千世界。因此,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 面,只有当面交谈,才能真切感受到对方一颦一笑背后的喜怒哀乐。要想走出“宅”生活,林春建议,首先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想睡就睡,想起才起,以免生 物钟紊乱。其次要与社会保持互动,给自己一些时间接触外界,比如会会知心朋友,一起分享酸甜苦辣;出去走走,或许人行道上相遇时的一个微笑,都能让你爱上 外面的世界。最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对外界的天空拥有各种期待,因此,找到生活目标,才不会安于“宅”在家里。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10-11)
- 理解抑郁,有效应对抑郁困扰 (2023-07-14)
- 非钱不行是什么生肖,揭晓解析 (2023-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