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进入中西医私立医疗 恒和补位差异化需求 |
![]() |
医药网3月19日讯 当下社会资本办医火热,但投资人大多选择面向大众人群的连锁专科医院的形式,因为这已经被很多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恒和医院的几个鲜明标签“中西医结合”、“综合性高端私立医院”、“大体量”等,在此前的成功案例中并不多见。
对于恒和医院而言,如果不与周围的三甲医院竞争,那么它的患者从何而来?它是否又能与三甲医院建立起互补关系?
在扩大医疗供给、社会办医的队列中,又有了一个新成员。
2015年3月12日,经过4年多筹建的恒和医院终于正式开始试运营。这家新建的私立医院距离声名煊赫的北京协和医院仅300米,从筹备之初就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恒和医院地处东单地区,被众多大牌三甲医院团团包围。除了近在咫尺的协和医院,离北京医院、同仁医院等老牌公立医院也不远。
“我们当然不是要去跟协和竞争了。”恒和医院董事总经理迟诚在一次紧张的筹备会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迟诚着重谈及的是医院在“公立医院补位者”及“差异化服务”上的定位。因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恒和医院必须准确定位自身的特点、找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这对医院未来的生存和成长非常紧要。
显然,这经历了一个探讨的过程。此前,关于恒和医院的定位问题就曾出现过公开化的分歧。迟诚在专访中对出现分歧也并不避讳,“运营如此大规模和体量的私立医院,定位很关键。首先考虑的一点是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让医院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经过一番调研,迟诚认为恒和医院现在重点学科和特色定位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近日,该院与英国糖尿病协会达成合作,并得到了英国政府“中国繁荣基金”(China Strategic Prosperity Fund,简称SPF)的支持。
当下社会资本办医火热,但投资人大多选择面向大众人群的连锁专科医院的形式,因为这已经被很多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恒和医院的几个鲜明标签“中西医结合”、“综合性高端私立医院”、“大体量”等,在此前的成功案例中并不多见。
作为私立的综合性医院,恒和医院致力于成为融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高端的国际化的新型医院。
对于恒和医院而言,如果不与周围的三甲医院竞争,那么它的患者从何而来?而它是否又能与三甲医院建立起互补的关系?迟诚从2011年底恒和医院开始筹建便参与其中,如今作为医疗和运营的总负责人,他究竟是怎样想的?
中西医结合高端医院迎来契机
恒和医院所处的位置实在是北京城的黄金地段。“我们医院能够获批,与国家的政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迟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迟诚所提到的“政策形势”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2009年底,北京市东城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称“试验区”),和上海市浦东区一起,成为当时全国首批两个试验区。
北京市东城区集中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等中医资源。而且时任东城区长杨艺文曾表示,要在“试验区”形成医疗学科健全、专业特色集聚、服务品质优秀,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医药品牌服务区。
定位中西医结合的恒和医院,正是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在与英国糖尿病学会合作的启动仪式上,北京中医药管理副局局长罗增刚再一次明确表示“恒和医院是北京重点打造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之前我参加过一些相关领域的研讨会,发现很多中西医结合医院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清楚。”出身中医世家的迟诚虽非医学出身,但也从小受中医环境熏陶,并有着多年的医疗行业从业经历,他表示:“我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2014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北京东城区尚没有一家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而全北京仅有的11家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分布在朝阳、丰台等8个区。这样的空白无疑又给了恒和医院更好的契机。
2011年9月,恒和医院的投资主体——北京中民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中民健”)正式注册成立。2012年2月,九州通和北京协和总公司科技开发总公司(以下称“协和总公司”)同时入股中民健,而协和总公司则是在参与筹建和睦家医院之后,唯一的一次直接参与医疗机构的投资建设。
2015年2月3日,北京恒和医院获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标志着这家医院正式诞生。
根据主管部门医疗执业的批复,恒和医院的性质是二级、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批诊疗科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科、影像科等一、二级科室共60个,床位设置228张。“为了保证诊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充分的看诊时间,我们设计的日门诊量在600人次以内。”迟诚说。
在建筑规模上,恒和医院占地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医疗大楼地上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地下面积4万平米,并包括停车位400余个。
“医院现在的主体建筑,是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二期工程改造的。从一开始我们就参照了JCI标准,并且考虑了高端患者需求的特点。”迟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医院的总投资已经达到5.5个亿。
“我们至少是北京城区内规模体量最大的私立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作为一家高端医院、特需医院,高端的硬件环境是必备基础,最重要的是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高端化,提供能满足特殊需求的产品、服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迟诚说,这也正好体现了恒和医院的基本定位。
医药网新闻
对于恒和医院而言,如果不与周围的三甲医院竞争,那么它的患者从何而来?它是否又能与三甲医院建立起互补关系?
在扩大医疗供给、社会办医的队列中,又有了一个新成员。
2015年3月12日,经过4年多筹建的恒和医院终于正式开始试运营。这家新建的私立医院距离声名煊赫的北京协和医院仅300米,从筹备之初就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恒和医院地处东单地区,被众多大牌三甲医院团团包围。除了近在咫尺的协和医院,离北京医院、同仁医院等老牌公立医院也不远。
“我们当然不是要去跟协和竞争了。”恒和医院董事总经理迟诚在一次紧张的筹备会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迟诚着重谈及的是医院在“公立医院补位者”及“差异化服务”上的定位。因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恒和医院必须准确定位自身的特点、找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这对医院未来的生存和成长非常紧要。
显然,这经历了一个探讨的过程。此前,关于恒和医院的定位问题就曾出现过公开化的分歧。迟诚在专访中对出现分歧也并不避讳,“运营如此大规模和体量的私立医院,定位很关键。首先考虑的一点是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让医院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经过一番调研,迟诚认为恒和医院现在重点学科和特色定位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近日,该院与英国糖尿病协会达成合作,并得到了英国政府“中国繁荣基金”(China Strategic Prosperity Fund,简称SPF)的支持。
当下社会资本办医火热,但投资人大多选择面向大众人群的连锁专科医院的形式,因为这已经被很多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恒和医院的几个鲜明标签“中西医结合”、“综合性高端私立医院”、“大体量”等,在此前的成功案例中并不多见。
作为私立的综合性医院,恒和医院致力于成为融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高端的国际化的新型医院。
对于恒和医院而言,如果不与周围的三甲医院竞争,那么它的患者从何而来?而它是否又能与三甲医院建立起互补的关系?迟诚从2011年底恒和医院开始筹建便参与其中,如今作为医疗和运营的总负责人,他究竟是怎样想的?
中西医结合高端医院迎来契机
恒和医院所处的位置实在是北京城的黄金地段。“我们医院能够获批,与国家的政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迟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迟诚所提到的“政策形势”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2009年底,北京市东城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称“试验区”),和上海市浦东区一起,成为当时全国首批两个试验区。
北京市东城区集中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等中医资源。而且时任东城区长杨艺文曾表示,要在“试验区”形成医疗学科健全、专业特色集聚、服务品质优秀,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医药品牌服务区。
定位中西医结合的恒和医院,正是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在与英国糖尿病学会合作的启动仪式上,北京中医药管理副局局长罗增刚再一次明确表示“恒和医院是北京重点打造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之前我参加过一些相关领域的研讨会,发现很多中西医结合医院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清楚。”出身中医世家的迟诚虽非医学出身,但也从小受中医环境熏陶,并有着多年的医疗行业从业经历,他表示:“我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2014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北京东城区尚没有一家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而全北京仅有的11家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分布在朝阳、丰台等8个区。这样的空白无疑又给了恒和医院更好的契机。
2011年9月,恒和医院的投资主体——北京中民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中民健”)正式注册成立。2012年2月,九州通和北京协和总公司科技开发总公司(以下称“协和总公司”)同时入股中民健,而协和总公司则是在参与筹建和睦家医院之后,唯一的一次直接参与医疗机构的投资建设。
2015年2月3日,北京恒和医院获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标志着这家医院正式诞生。
根据主管部门医疗执业的批复,恒和医院的性质是二级、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批诊疗科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科、影像科等一、二级科室共60个,床位设置228张。“为了保证诊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充分的看诊时间,我们设计的日门诊量在600人次以内。”迟诚说。
在建筑规模上,恒和医院占地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医疗大楼地上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地下面积4万平米,并包括停车位400余个。
“医院现在的主体建筑,是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二期工程改造的。从一开始我们就参照了JCI标准,并且考虑了高端患者需求的特点。”迟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医院的总投资已经达到5.5个亿。
“我们至少是北京城区内规模体量最大的私立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作为一家高端医院、特需医院,高端的硬件环境是必备基础,最重要的是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高端化,提供能满足特殊需求的产品、服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迟诚说,这也正好体现了恒和医院的基本定位。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