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全球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
![]() |
医药网2月23日讯
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生物药品已被广泛应用到癌症、糖尿病、慢性疾病的治疗之中。
在欧洲,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使其生物医药产业紧随美国走在了世界前端,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使生物药物在欧洲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成为亚洲领先。除日本以外,随着本国政府的积极培育和扶持,中国、印度、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除北美、欧洲以外的另外一个中心。
2、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投资的联动,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该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该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此外,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从微观层面看,国内技术领先、规模相对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也大多集中于上述地区。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名录披露,截至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173家,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地分别集中了43、34、19家上市公司,占总数量的55.49%。
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几家企业可以垄断市场的局面,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未来行业内的并购和重组机会将逐渐显现。
医药网新闻
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生物药品已被广泛应用到癌症、糖尿病、慢性疾病的治疗之中。
在欧洲,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使其生物医药产业紧随美国走在了世界前端,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使生物药物在欧洲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成为亚洲领先。除日本以外,随着本国政府的积极培育和扶持,中国、印度、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除北美、欧洲以外的另外一个中心。
2、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投资的联动,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该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该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此外,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从微观层面看,国内技术领先、规模相对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也大多集中于上述地区。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名录披露,截至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173家,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地分别集中了43、34、19家上市公司,占总数量的55.49%。
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几家企业可以垄断市场的局面,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未来行业内的并购和重组机会将逐渐显现。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等 20个医疗东西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8-05)
- 在家门口享更好医疗服务 城市医疗资本下沉惠及下层庶民 (2025-08-04)
- 国度广电总局部署展开播送电视虚伪鼓吹医药告白集中整治 (2025-08-04)
- 《对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称号治理任务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8-04)
- 穗港签订单干安顿 推7项动作深入药品监管单干 (2025-08-04)
- 对于展开2025年国度医疗队巡回医疗任务的关照 (2025-08-04)
- 我国中药饮片标注保质期自8月1日起实施 (2025-07-31)
- 河北对于进一步欠缺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治理的关照 (2025-07-30)
- 江苏对于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公示 (2025-07-30)
- 两部分结合部署增强养老服务举措措施规划布局体例任务 (2025-07-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