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十亿美金市值蒸发 股价差点“清零”!康乃馨能熬过寒冬吗?

十亿美金市值蒸发 股价差点“清零”!康乃馨能熬过寒冬吗?

从最高股价超过28美元,一年蒸发10亿美元市值,着实震惊了国内的生物医药领域。

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一个普通的交易日,康奈尔生物一开盘就遭遇恐慌性抛售,随后一路走低。作为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的成份股,甚至一度拉低了指数。最终股价定格在0.82美元。

作为曾经的“太仓独角兽”,康乃尔生物自2012年成立以来,获得了包括祁鸣创投、金沙江创投、北极光创投、礼来亚洲基金在内的众多明星资本加持。

2021年3月,康奈尔生物科技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此次IPO以每股17美元的价格发行了1125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91亿美元。然后股价一路走高,总市值超过10亿美元。直到去年8月股价达到顶峰,才走出一波又一波的下跌。

市值和股价都不能作为衡量企业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唯一标准。然而,面对前所未有的冰冷的生物医药资本市场环境,巨大的落差难以避免。

尽管在此前的公告中,康奈尔生物科技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其仍拥有超过2亿美元的流动资产,但由于在研的多项管道产品的临床开发投入巨大,康奈尔生物科技不得不在产品管道上做出选择。

收缩管道,省钱,断臂求生....................

  对标赛诺菲全球重磅

  从Dupilumab“虎口夺食”?

2012年,潘和凯文Z在江苏太仓创立康乃尔生物,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新型炎症药物的研发。公司建立了基于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可以快速、高效地识别和筛选出针对相关靶点的疾病治疗分子。

从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康乃尔生物有四个主要产品线,包括用于治疗中度和重度特应性皮炎的CBP-201和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CBP-307,具有同类最佳的潜力。

此外,康乃尔正在同时推进三个创新药物的临床前项目,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炎症疾病,包括两种小分子候选药物(CBP-174和CBP-312)和一种针对IL-33的抗体(CBP-233)。

同时,招股书还显示,2019年和2020年,公司的研发;d费用分别为1.06亿元和1.51亿元,营业亏损分别为1.1亿元和1.9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69亿元和7.79亿元。

作为生物科技的创新公司,由于缺乏商业产品,无法获得持续的商业销售收入,亏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2021年,随着企业多条管道的发展,真正给企业发展带来压力的核心因素无疑是核心产品临床研发的不确定风险。

一方面,对研发的投资;d成本持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康奈尔生物2021年财报显示,全年营业亏损6.3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3.07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临床研发的进度难以让资本市场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CBP-201的目标品种是赛诺菲/Regeneron的全球重量级产品Dupilumab。在I期临床试验中,CBP-201表现良好。在300mg的相同剂量下,所有使用CBP-201的患者仅在4周后达到EASI-50(湿疹的面积和严重程度改善超过50%),而使用赛诺菲/Regeneron Dupilumab的患者仅69%在4周后达到EASI-50。因此,CBP-201一直被市场寄予厚望,预计该药将成为Dupilumab的me-better产品。

然而,去年11月,康乃尔宣布,CBP-201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全球II期临床治疗已达到主要终点。但在次要终点方面,康乃尔公告只公布了300mgQ2W组达到显著差异,并未披露300mg Q4W和150mg Q2W组的相关数据。

在该公司今年1月更新的最终披露数据中,尽管三个CBP-201治疗组(每两周一次300mg、每两周一次150mg或每四周一次300mg)均已达到主要疗效终点,但仍难以消除市场对该药能否优于杜匹单抗的疑虑。

  资本市场“踩踏效应”

  创新企业如何过冬?

“趁热打铁难。”美国资本市场一直要求创新。

对于生物技术创新型企业来说,核心产品的创新潜力受到质疑,必然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叠加bio-医药领域的资本市场正在进入冷市,资本市场必然出现踩踏效应。

自去年8月康奈尔生物科技股价达到顶峰后,临床试验结果陆续披露,导致股价数次暴跌,分别下跌57.72%、12.28%、7%,市值从十几亿美元暴跌至不足5000万美元。

面对创新和研发过程中的挑战;d康奈尔生物不得不做出妥协。5月3日,康乃尔生物公布了S1P受体调节剂CBP-307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最新临床数据。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有改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该公司官员表示,将授权CBP-307集中资源,促进IL-4R抗体CBP-201的开发。

管道调整、战略收缩、资源集中、成本降低.医药研发的残酷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创新药物研发的最终检验是临床价值,能否满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企业长期成长的关键。

最近很多生物医药企业也面临着创新研发的资本市值考验。

今年1月,万春药业宣布了一项组织精简计划,专注于公司最高价值的业务活动,扩大现金储备,保持长期可持续性。作为重组的一部分,该公司将削减35%的美国员工。

今年2月,Gemini Therapeutics宣布一次性裁员80%,之后总裁兼CEO带着24名员工离职。

今年3月,美国FDA拒绝了Akebia Therapeutics公司申请治疗慢性肾病的新药vadadustat后,该公司被迫裁员42%。

根据Evaluate Vantage披露的数据,在海外资本市场,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IPO数量,生物科技都呈现出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低。投资者对生物技术的热情已经降至冰点。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