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研究:一种特殊的基因突变可能使肿瘤更具侵袭性并促进肿瘤转移 |
![]() |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05-06 15336050
匹兹堡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发现,在超过20%至30%的复发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的一种突变基因可能有助于肿瘤变得更具侵袭性,并促进肿瘤转移。
最近,它发表在国际杂志《癌症研究》上,题为《热点R1突变是乳腺癌转移的多模态和上下文模块》和《自然通讯》,题为《ESR1 mu》。在谭的研究报告中,乳腺癌表现出基础细胞因子和免疫激活的升高,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发现,在超过20%至30%的复发病例患者中发现的突变基因可能有助于肿瘤变得更具侵袭性并促进肿瘤转移。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科学家揭示这一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并开发新的靶向疗法。
一种特殊的基因突变可能使肿瘤更具侵袭性,促进肿瘤转移。
图片:CC0公共领域
研究人员Steffi Oesterreich表示,我们对这项研究非常感兴趣,因为它解决了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即乳腺癌患者的大量死亡可能是雌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结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了这些突变是如何促进疾病进展的,同时,他们确定了其潜在的易感位点,他们希望这将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抗癌策略。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4万名女性死于乳腺癌,约三分之二的肿瘤表达雌激素受体基因。激素疗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ER)肿瘤,但在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中,这种受体发生突变,不再对治疗有反应。作为开发新疗法治疗患者的第一步,研究人员首先仔细分析了雌激素受体基因SER1在其遗传密码的许多热点发生突变的肿瘤。在发表于《癌症研究》杂志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热点突变不仅驱动癌细胞耐受激素治疗,还促进癌细胞转移,从而帮助乳腺癌细胞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研究人员表示,ESR1是许多分子途径中的主要调节因子,包括细胞间相互作用。当研究人员分析ESR1突变患者的液体活检时,他们发现肿瘤细胞群在血液中循环。这种突变可能会使肿瘤细胞更粘,从而聚集在一起。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发现,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有点出乎意料。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粘性细胞团可能会通过血液运输并被吸收到健康组织中,从而促进新肿瘤的形成和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
图片来源:https://ACR journals . org/Canceres/article-abstract/82/7/1321/694048/hotspot-es R1-mutations-are-multimodal-and?redirectedFrom=fulltext
奥斯特里奇博士表示,这种突变对癌症的预后可能是个坏消息,但好消息是有针对细胞间粘附的特殊药物。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可以为测试新药或治疗雌激素受体突变驱动的转移性乳腺癌提供新思路。在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ESR1突变的肿瘤可能含有高表达的所谓基础特征,这将使乳腺癌更具侵袭性,更难治疗。
与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浸润相关的基因通常在突变的肿瘤中高度表达,巨噬细胞是一种可以帮助清理死亡细胞和破坏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细胞类型。以往的研究表明,ER肿瘤是冷肿瘤,或者会被免疫细胞穿透,这意味着这些肿瘤不会对免疫治疗产生反应。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为治疗ESR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靶点,靶向巨噬细胞可能会杀死肿瘤。
在以后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在从其他研究中心收集的SER1突变肿瘤中证实这种免疫浸润现象,他们还将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测试参与癌症转移的细胞间粘附是否可以被特殊药物阻断。(100yiyao.com)
原始来源:
李,赵,欧,吴,杨等。2011年第13号国家公报(2022年)。doi:10.1038/s41467-022-29498-9
哲琦李;杨武;Megan E. Yates等人,癌症研究(2022年)。DOI:CAN-21-257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盛大开幕丨MBL北京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中心在京成立 (2023-06-07)
- 邢念增/肖海华团队首次开发铜死亡纳米药物,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2023-06-06)
- 肺癌专家高峰论坛在乐城隆重召开,推动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探索肺癌早筛早诊新路径 (2023-06-06)
- 两大集采品种大跌50%,造影剂Top10洗牌 (2023-06-06)
- 12家中药老字号业绩大比拼 股价平均涨幅近30% (2023-06-06)
- 国产带状疱疹疫苗上市 适用人群扩龄至40岁及以上 (2023-06-06)
- 全国中成药集采:62亿规模,医疗机构认可度、技术评分是关键 (2023-06-06)
- 《自然·医学》: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重大突破!科学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是Aβ驱动tau病理的关键一环 (2023-06-06)
- Mol Neurodegeneration:揭示小胶质细胞促进机体大脑损伤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3-06-06)
- 宁海中医徐友江 突破世界疑难症——美尼尔氏综合症 (2023-06-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