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dv Res揭示了NCAPD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具有致癌作用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4-20 09:49
本研究证实了NCAPD3在DLBCL中的致癌作用。NCAPD3有望作为DLBCL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弥漫性大B细胞(DLBCL)是最常见的血液,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基因畸变包括突变、易位和拷贝数改变,对DLBCL患者的进展和治疗反应有重要影响,影响预后。染色体不稳定性(CIN)是复发性遗传畸变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特别是,染色体结构异常在淋巴瘤中普遍存在,包括但不限于易位、缺失和扩增,这使得细胞获得额外的遗传畸变,这是不可控增殖所必需。然而,CIN在DLBCL中的具体机制和方面仍不清楚。
凝缩蛋白是染色体结构维持(SMC)复合体家族的成员,是染色体组装、压实和分离的分子马达蛋白。高等真核生物通常有两种凝缩蛋白复合物,凝缩蛋白I和凝缩蛋白II,它们在亚基组成、时空分布和对有丝分裂染色体动力学的贡献方面存在差异。
原位重组分析和机械拉伸检表明,与凝缩蛋白i驱动的横向压缩相比,凝缩蛋白ii介导的轴向缩短在基因组组织中起着更关键的作用。凝缩蛋白II的HEAT-repeat结构域亚基NCAPD3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表现出最显著的差异。NCAPD3在结构和大小上的剧烈进化为凝缩蛋白II提供了精确操纵和处理真核生物染色体长度增加的能力,提示NCAPD3在精确的染色体组装、凝聚和分离中起主导作用
图片来源:
近日,来自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医院的研究者们在J Adv R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NCAPD3 promote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rogression through modulating SIRT1 expression in an H3K9 monomethylation-dependent manner 的文章,该研究表明NCAPD3在DLBCL中具有致癌作用。
凝缩蛋白是染色体复合体的一个结构维持家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调节染色体的压实和分离。NCAPD3是凝缩蛋白II的一个HEAT-repeat亚基,在凝缩蛋白介导的染色体动力学中起主导作用,但在淋巴瘤中尚未被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NCAPD3在弥漫性大b(DLBCL)中的分子功能及机制。
研究者通过公共数据库和临床标本评估NCAPD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通过染色体扩散、共沉淀(co-IP)、质谱(MS)和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分析来阐明NCAPD3在DLBCL中的作用和机制。
NCAPD3表达上调,并与DLBCL的不良结局相关
图片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NCAPD3在DLBCL中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NCAPD3缺乏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化学敏感性。相反,NCAPD3过表达促进了细胞增殖。体内实验进一步表明靶向NCAPD3抑制肿瘤生长。值得注意的是,NCAPD3缺乏扰乱了有丝分裂,引发了非整倍体的形成。为了揭示NCAPD3在DLBCL中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染色体展布,发现NCAPD3过表达时染色体变得紧密,而NCAPD3缺失时染色体变得松散、扭曲、缺乏轴向刚性。
同时,经典的转录激活标记H3K4三甲基化在NCAPD3敲除后被发现全局上调,这表明NCAPD3可能参与染色质重塑和转录调控。MS显示NCAPD3可以与转录因子TFII I相互作用,进一步的co-IP和ChIP实验证实NCAPD3可以被TFII I锚定在SIRT1的启动子上,然后通过识别SIRT1启动子上的H3K9单甲基化(H3K9me1)来支持SIRT1的转录。功能逆转实验证实NCAPD3在DLBCL中的致癌作用部分是由SIRT1介导的。
也就是说,NCAPD3的失调可以干扰染色体的压实和分离,并以依赖h3k9me1的方式调节SIRT1的转录活性,这为DLBCL的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NCAPD3在DLBCL中的致癌作用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NCAPD3在DLBCL中的致癌作用。NCAPD3有望作为DLBCL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因为较高的NCAPD3表明较差的生存结果,靶向NCAPD3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并增加了化疗敏感性。NCAPD3通过干预有丝分裂、改变染色体构象和调节转录可及性促进DLBCL的进展。此外,研究者提出NCAPD3可能被转录因子锚定在下游基因的启动子上,并通过与组蛋白修饰的相互作用调控转录。( 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TM:中山大学团队找到肠癌“照妖镜”,首次发现抑制SIRT2可以让肠癌细胞“现身”! (2025-08-05)
- Nature:王者换代?AI设计的OpenCRISPR-1正式挑战Cas9霸主地位,开启基因编辑新范式 (2025-08-05)
- Cell:顾名夏/苗一非/郭敏哲团队,在同一个球状体中实现肺和肠道类器官的血管化,成功构建多谱系类器官 (2025-08-05)
- 《细胞》:中美团队首次发现,分泌蛋白AOAH可以解除肿瘤对T/树突细胞的免疫抑制! (2025-08-05)
- Nature子刊:仅仅看到病人,大脑就会激活免疫系统,让身体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025-08-04)
- 困扰韦东奕的牙周问题有救了?王松灵院士团队发表牙髓干细胞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试验数据 (2025-08-04)
- Cell子刊:赖仞团队揭示高脂饮食通过肠道细菌促进血栓形成的新机制 (2025-08-04)
- Nature:上帝的剪刀,AI 制造!生成式AI设计出CRISPR蛋白,高效编辑人类DNA,且安全性更高 (2025-08-04)
- Nature重磅:“AI科学家”真的来了,自主开会搞研究,几天时间设计出抗病毒纳米抗体 (2025-08-04)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挑战极端环境生命极限模型 (2025-08-0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