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NewCo牌桌上的“游戏”规则

NewCo牌桌上的“游戏”规则

NewCo 是中国制药界2024年度的热词之一,这也与当下中国创新药生态体系的变革息息相关,投射了国内创新药企融资困难、竞争内卷、出海焦虑等行业现象。

虽然NewCo在海外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资本运作手段,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门新的功课。关于NewCo,业内的态度不一,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

比如最关键的,NewCo在中国究竟是昙花一现的时代产物,还是会长期存在,成为未来创新药出海的主流模式之一?在具体场景中,NewCo和BD如何抉择?NewCo的风险在哪?这类交易有没有模版或范式可参考?交易达成后,NewCo又该如何有效运营?

在同写意策划的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上,纽扣资本合伙人朱杰伦就这些 灵魂拷问 给出了见解,并大胆预测了未来中国NewCo发展的几个趋势。或许看完他的分享后,我们能更懂NewCo牌桌上的 游戏 规则。

纽扣资本合伙人朱杰伦

NewCo一定会成为潮流

今年5月,恒瑞打响了NewCo这一枪,短短几个月过去,后续有康诺亚、亿腾嘉和、岸迈生物、领康医药和维立志博躬身入局,但更多的企业或观望、或寻求机会,亦或直接不考虑。

近几个月国内NewCo交易

诚然,每个企业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道路要走,而从行业生态出发,朱杰伦认为 NewCo一定会变成长期的潮流 ,因为这是投资人、项目方和层 三赢 的交易模式。

对国内项目方而言,NewCo的预付款解决了融资的燃眉之急,后续也享有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通过股权在新公司占据一席之地,分享未来所有的资本性收益;还能直接参与NewCo运营与资产开发,而且这种模式让资产开发更聚焦、更透彻。

对投资方(美元)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价廉物美的 中国超市 掘金,利用中国创新药资产进行NewCo的性价比可能会比海外资产高5-10倍;纯美元结构退出也相对容易,至少路径清晰,3到5年之内通过IPO或者MNC并购的方式退出。

NewCo管理团队大多是资深职业经理人,NewCo之于他们的吸引力主要是,不需要从头开始创业,可以把过往成功经验复制,同时获得钱和股权的回报。

目前,第一批的中国资产NewCo已为市场设定了大致的交易模版和框架,但朱杰伦预估未来会有更多的模式演变,比如 Hybrid(融合式)NewCo 。

NewCo有三个核心要素:资产,钱,管理团队。纯海外NewCo即除资产是中国的,资金和管理团队都是美国的,而Hybrid就是资产和管理团队是中国的,资金是美元的。 后者可以带来更高的资金利用效率和资产开发效率。朱杰伦笃定, 第一个Hybrid NewCo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

NewCo是愿赌服输

即便NewCo的趋势越来越明确,出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中国药企仍是有很多举棋不定的时刻,比如到底优先NewCo还是BD,这是一个现实的两难之选。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一般来说,MNC出手的BD首付款会比NewCo高,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还起到较高的验证、背书作用,不过BD有退货风险,与受让方的研发战略紧密相关;NewCo则有10-30%的股权增值,对应带来董事会席位,意味着在最实质的公司治理结构里掌握了话语权,而BD是通过类似JSC(联合指导委员会)或JDC(联合开发委员会)的架构被动参与。

朱杰伦从做选择的思路中跳出来,他认为完全可以两条线并行,直到Term Sheet(投资条款清单)阶段再决定,毕竟两者交易方不一样,前者是面向基金,后者针对药企。

不过,做NewCo是有门槛的。朱杰伦表示,NewCo必须、一定、只能追逐风口,且要符合MNC和美元基金的审美。NewCo能不能成功,关键就是看企业追风口的能力。

像恒瑞交易的标的就是大热的GLP-1资产,亿腾嘉和、岸迈生物和维立志博则都踩中了自免TCE的热点。风口,从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低风险。NewCo更关注的是确定性,因此交易都是围绕已知靶点。从研发阶段看,最适合的可能是处于临床I/II期或即将进入临床的资产。

NewCo唯一的风险就是临床开发不确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愿赌服输,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和资产,而其他风险都可以通过从投资结构中得到平衡。

当NewCo达成之后,进入运营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执行临床方案。除此之外,就是为两类交易做准备,即并购和再融资/IPO。

最后,朱杰伦还预测: 未来12个月会有至少10家由中国底层资产形成的海外NewCo完成融资。 他看到了中国创新的持续崛起,并对此信心十足。 未来5年之内,全球范围内进入临床阶段的NMEs(新分子实体)至少会有50%的终极来源是中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