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ystems:科学家揭秘药物使用对机体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9-22 10:41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多种药物类别对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揭示了药物使用对肠道菌群的深远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药物使用不仅在短期内改变肠道菌群,其长期效应也不容忽视。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科学界的热门话题,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的人口患有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比如肥胖、、炎症性肠病等;此外的过度使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就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有研究表明,药物使用不仅在短期内影响肠道菌群,其长期效应也不容忽视。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Systems上题为 A hidden confounder for microbiome studies: medications used years before sample collection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探讨了药物使用对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从而揭示这一隐藏的健康隐患。
药物使用是影响个体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许多药物的长期使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想通过研究系统评估药物使用对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特别是那些在样本采集多年前使用的药物;通过分析电子健康记录中的药物使用数据和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数据,研究人员希望能揭示药物使用对肠道菌群的长期效应,并为未来的疾病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文章中的实验对象为爱沙尼亚微生物组队列(EstMB)中的2509名参与者,年龄范围为23至89岁,研究人员利用电子健康记录(EHR)获取了参与者的药物使用历史,并结合了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数据;此外,328名参与者在中位随访时间为4.4年后提供了第二份粪便样本用于进一步验证长期效应。
EstMB队列参与者中的药物使用情况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从EHR中提取了参与者在过去5年内的药物使用记录,包括处方药的购买情况,在参与者在采集粪便样本后,其样本被迅速冷冻并保存在-80度下,随后研究人员使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提取微生物的DNA,并使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同时还分析了14213个基于标记基因的mOTUs(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最后他们使用R软件进行分析,包括 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评估,以及药物使用与微生物组之间的关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86种药物中有167种(89.8%)与肠道菌群的 多样性、 多样性或至少一种细菌物种的丰度相关;比如, 受体阻滞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双胍类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显著。78种药物(41.9%)能显示出长期效应,即使在药物使用后数年,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仍然存在,比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使用效应可以在停药后3年以上仍然被检测到。研究者指出,药物的长期效应可能是累加的,即过去使用的药物量越多,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越强,这种效应在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中尤为明显。通过对328名参与者的第二份样本分析,研究人员验证了药物启动和停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一步支持了长期效应的存在。
综上,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多种药物类别对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揭示了药物使用对肠道菌群的深远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药物使用不仅在短期内改变肠道菌群,其长期效应也不容忽视;特别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长期效应尤为显著,这些发现强调了在评估疾病与肠道菌群关联时必须考虑长期药物使用历史的重要性,此外,相关研究结果还提示了药物使用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而对宿主健康产生间接影响,这就为未来的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探索不同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具体效应,及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优化药物治疗效果。(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Oliver Aasmets,Nele Taba,Kertu Liis Krigul, et al. , mSystems (2025). DOI:10.1128/msystems.00541-2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mSystems:科学家揭秘药物使用对机体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 (2025-09-22)
- Nat Commun:大脑“地图”新突破!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小鼠海马体分子图谱 (2025-09-22)
- 科学家在实验室“种”出了肾脏!Cell Stem Cell重磅:这个“迷你肾脏”,能造尿还能测药效 (2025-09-22)
- Nature:杏仁核—肝脏信号通路协调应激时的血糖反应 (2025-09-21)
- STTT: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病理新发现!韩国科学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是PTSD背后的隐藏元凶 (2025-09-21)
- Nature Methods:结构为桥,语境为王——Spacedust在de novo基因簇发现中的新范式 (2025-09-20)
- Nature Genetics: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遗传密码——当“确诊”的边界融入“症状”的海洋 (2025-09-20)
- 苏州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提出癌症声免疫疗法新思路 (2025-09-20)
- 20年后你会患哪些疾病?这款AI大模型登上Nature,能够预测上千种疾病风险 (2025-09-19)
- 脂肪里的“产热工厂”被发现!Nature:过氧化物酶体藏着减肥新密码,不用 UCP1 也能燃脂 (2025-09-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