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随医改步伐前进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随医改步伐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领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变化。进入21世纪,医疗领域依然循着国企改革的路子,以市场化为旗帜,向私有化迅跑。2003年,时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明确表示,医疗保障体制要“大踏步”后退,政府只举办部分公立医院。那时,无条件出售医院被视为“英勇”行为,防疫站一度都只能靠自己。


  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负责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拟订相关文件。


  这是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经典时刻。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下,社会各界各抒己见。政府委托设计方案的医疗保障机构就多达10个,其中既有北大、清华这样的知名高校,也有麦肯锡、世界银行这样的“洋和尚”。群众意见也如井喷一般,据统计,国家发改委在一个月里收到的各种来信就多达35900多件。


  尽管执行过程如同制定过程一样曲折,但是新医改“三年攻坚”下来仍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本报组织的一项调查中,钟南山、余晖、庄一强等20多位专家学者都认为,新医改以来,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层次有法,完善显著,令人印象深刻。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也大幅提高,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如此多的人纳入到医疗保障网里,这确实体现了国家的效率和能力。另外,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增加带来的效果,也是新医改的一大看点。”中国医院协会专职副秘书长庄一强说。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