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学校恐怖症”主要诱因 |
刚开学一周多,8岁的小惠又开始肚子痛了,满头冷汗,还会恶心、呕吐,这种情况去年已持续了一年。妈妈只好带她到医院去看急诊,却哪里也查不出问题。这次,在消化科医生建议下转到了心理科,进行了相关的心理测评后,医生给小惠下了诊断:“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我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怪病!”小惠的妈妈最初很难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断,总怀疑女儿得了疑难杂症,从来没有往“心病”上考虑。
躯体症状掩心理问题
接诊小惠的广州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查彩慧医生说,患上“学校恐怖症”的孩子最突出的症状是拒绝上学,其中有六到七成的孩子像小惠一样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这些躯体化症状常常会掩盖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家长多会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做了许多检查也找不到病灶,最后才转到心理科,从消化科、神经科和心血管科转来的最多。
据广州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统计,每年开学后的一到两周内,就是“学校恐怖症”孩子就诊的高峰期。这些孩子中有60%-70%会伴有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痛、腹痛、呕吐、胸闷等,常常是做了很多检查都找不出问题,才被转到心理科。
孩子并非装病不上学
“原来我的孩子是装病,不想上学啊。”有些家长接受了医生对“学校恐怖症”的诊断后,做出推断。
查医生解释说,目前医学界对“学校恐怖症”还没有单独的诊断标准,病因是复杂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综合起来而导致的结果,发病诱因大部分缘于在学校里的不良遭遇和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如学业受挫、被老师批评,或者遭遇人际关系问题(如遭同学嘲笑、欺侮)、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如亲密的人重病或是离世)等。但可以肯定的说,孩子的头晕、腹痛并不是装的,他们存在的情绪问题,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不过,对有躯体化症状的孩子,在做出“学校恐怖症”的诊断前,必须要首先排除确实没有躯体疾病,以免误诊。
成绩好的学生也会患病
据临床统计,三分之二以上“学校恐怖症”患者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不单成绩差、淘气、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才怕去上学,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一样会得“学校恐怖症”。
12岁的小玉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深得老师赏识。在患化脓性扁桃体炎打了一个星期的吊针后,小玉不愿意上学了。
心理医生在和她的接触中,发现她是个敏感而要强的孩子,追求完美,原来小玉是担心自己落了一周的课成绩会跟不上,也担心自己的好朋友会和自己疏远了。这种困扰已经造成了她的情绪障碍,影响了她的认知和判断,导致行为的退缩,即使事情并没有她想的那么糟糕,她在潜意识中认为只有远离学校环境,才能减缓自己的情绪问题。
查医生分析说,小玉的“完美主义”是她患上“学校恐怖症”的原因之一。
50%患儿家庭有问题
查医生介绍说,学校恐怖症的基础是生物学因素,但多是由环境因素诱发的,比如同伴关系不佳或学校老师的批评,家庭也是个重要因素,50%的“学校恐怖症”患者家庭中存在问题,如父母关系不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疏远、父母个性不健全等。
12岁的阿豪是家中独子,爸爸在佛山开厂,家中经济条件很好,阿豪在学校的成绩很好,也很受同学欢迎。这样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学生也得了“学校恐怖症”,似乎很难让人理解。
一次偶然的机会,心理医生了解到这个家庭的隐情,才解开“谜团”。阿豪的爸爸常以应酬为借口很晚才回家,甚至彻夜不归。阿豪的妈妈则听说丈夫有外遇,常以泪洗面,而且常让主动过来安慰她的阿豪打电话给爸爸,劝爸爸回家。
一年多前,阿豪开始不想上学,常常腹痛,每一次发作父亲立即开车送他就医,寻遍了珠三角的名医效果不佳,最后被转诊到心理门诊。
心理医生建议阿豪的妈妈,父母间的矛盾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更不能利用孩子;同时医生建议他的爸爸,要改善亲子关系,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阿豪的爸爸很不解:我们的亲子关系有问题吗,我每年都带他出去旅游一次,还去过香港迪斯尼呢。通过三个多月的心理治疗,阿豪爸妈的关系改善了,妈妈的情绪好转了,阿豪的腹痛停止了,每天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了。
治疗一月可返校
“学校恐怖症”治疗的开展需要医生、学校、家长和小朋友的共同配合,如果孩子在学校受过同学欺侮,医生会建议老师干预同学停止欺侮,设法为孩子换一个班级甚至是转学。查医生特别强调,孩子转班转学并非是归咎于老师,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可以使孩子离开已经产生了心理阴影的环境。
家长也应改变家庭里不良的亲子关系和养育方式,以及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家长和老师应认识到,“学校恐怖症”不同于一般的装病逃学,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不是装出来的,不应对孩子呵斥打骂,而应尽力以合理手段解决孩子的实际困难。
查医生提醒说,一旦诊断孩子患有“学校恐怖症”后,家长应尽早带孩子接受心理治疗,不要拖,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以免患儿长期不去学校,荒废了学业。
大部分孩子接受治疗1个月后焦虑恐怖情绪明显减轻,大多可顺利返学,但要达到情绪和躯体症状完全消除及良好的适应状态则需3至6个月的心理治疗。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10-11)
- 理解抑郁,有效应对抑郁困扰 (2023-07-14)
- 非钱不行是什么生肖,揭晓解析 (2023-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