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商企有了缓冲期可从容应对外资的进入

商企有了缓冲期可从容应对外资的进入

  根据协定,中国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资企业从事药品的零售,取消地域、数量限制,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这是中美双方加入WTO签署的协议中涉及医药行业的5项承诺之一。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商业企业有了这个缓冲期,或可以更加从容应对外资的进入。但实际上,药品分销领域的变革却没有因此而滞后,相反,在外资的催化下,内生的强大变革愈发异彩纷呈。有连串数据或可说明药品分销领域变革的热度--入世前,医药商业前三强在医药市场的销售比重约占一成,2003年达到了13.00%,2006年已迅速提升到18.95%,至今约为20%。


  相对于流通企业规模的翻一番,零售企业的壮大更为迅猛:2000年连锁药店试点跨区发展时,全国只有医药零售企业数百家,旗下门店不到1万家;10年过去,零售企业已发展到2000多家,门店数量在全国近40万家药店中占据了1/3。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当时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年销售额只有5亿多元,当今的连锁药店龙头却已突破30亿元,是原来的6倍。

   
  平价药店在国有传统企业曾一统天下的市场中崛起,为药品分销领域的变革添加了最难以磨灭的印记。老百姓大药房于刚刚过去的10月份迎来了10周年庆典,于同一时期崛起的开心人大药房如今视网上药店为头等战略。两个平价药店先锋均已引入外资,前者牵手瑞典殷拓集团私募基金8200万美元,后者被花旗银行控股公司--日本日兴集团注入人民币1亿元风投。

  
  在民营企业崛起的过程中,传统国有商业一度经历了管理成本高企、人才流失、机制僵化等带来的尴尬。但是新医改的迈步,为国企注入了新的政策推力。为了规范医药流通市场,构建有效的医药流通新体系,国企重组走上了快马加鞭的征程,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国药集团、华润集团、上药集团、南京医药、广药集团等大型阵容,有些集团不光在商业领域攻城略地,业务也涵盖了生产和终端,国资魅力不可挡。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中小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饱受竞争压力,抱团取暖的行动也纷纷涌现,“联盟”趵突。联盟现象最早出现在零售领域,当初只是中小连锁药店联采分销、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后来发展到贴牌产品冲击品牌产品、联盟无处不在令人眼花缭乱。只是,新医改的缺“药”使得医药分开遥遥无期,让传统药店组成的联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各药店联盟在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会员转型大健康需求的同时,也从松散走向紧密,投入真金白银建立起一家家实体公司,成为资本运作大潮中另一道风景线。

   
  被誉为类商业公司的药店联盟升级为实体公司,让医药批发企业如坐针毡,不少企业为摆脱被动之势,主动与各药店联盟携手合作,有的甚至出面组建新的联盟,涵盖渠道和终端,将更多的利益体捆绑在一起。对于中下游的这场变革,上游企业同样不敢小觑,许多知名药企也展开积极行动,像以科伦医贸为首的科盟公司的出现,将商业的变革伸向更加丰富多彩的合纵连横空间,而在此过程中,资本同样成为不可或缺的纽带。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