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标准重修 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
近日,三份由蒙牛和伊利参与起草的、尚未公示的乳品“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这三个标准,抹杀了“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差别。
长期以来,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常温奶企业,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巴氏奶企业,是中国乳品行业的两大阵营。
常温奶,包括“以生鲜牛奶为原料”的超高温灭菌乳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复原乳,往往“以保质期长、低价取胜”,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低温杀菌处理”的巴氏奶,则“以鲜取胜”。
但在蒙牛、伊利参与起草的这三个标准中,“常温奶”与“巴氏奶”被并列为“灭菌乳”。这就意味着,按照这一标准,巴氏奶“以鲜取胜”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这是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王丁棉说。据其透露,巴氏奶阵营已就此提出了10条意见,不日便将呈报至卫生部。
在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遭遇重创的中国乳业,目前正试图重建产业秩序,而两大阵营亦藉此展开了话语权的争夺。
巴氏奶的反击
伊利、蒙牛主打的是常温奶,为什么主打巴氏奶的光明、三元,却没有资格进行巴氏杀菌乳的标准制定?
在近日于重庆召开的中国奶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奶协、20多家乳品企业和数家大中院校的代表,针对上述标准提出了强烈质疑,并最终归纳形成10条意见。
“专家的个人意见书,已经提交有关部门了。我们的会议纪要归纳了10条意见,已经正式成文。”7月21日,王丁棉称,“正式成文的意见书,今天或者明天就会送交卫生部”。
据其透露,这10条意见,有一部分是对上述征求意见稿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比如,“牛奶里的体细胞数量的具体指标、蛋白含量、工艺标准等内容”。而更受关注的,则是对上述三个标准提出的质疑。
两大阵营争议的焦点在于,“复原乳是否列入灭菌乳范畴”。根据蒙牛、伊利提交的征求意见稿,主攻常温奶的两大巨头都“把复原乳列入了灭菌乳的范畴”。
王丁棉认为,此次,蒙牛、伊利的意见稿“抹杀了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差异”,“这是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
而中国乳业两大阵营关于“常温奶”和“巴氏奶”的纷争,源于2004年发布的“禁鲜令”。根据“禁鲜令”,巴氏奶企业被禁止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纯鲜牛奶”。
而最终,2007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明确界定,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可以标示“鲜牛奶”;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常温奶,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标志“复原乳”。
不过,此次,对于巴氏奶阵营的“申诉”前景,王丁棉并不乐观。
虽然,在乳业专家陈渝看来,“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可能会提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但政府部门出台行业标准会广泛征求意见,不可能企业提出的方案就会成为最后标准。”
但王丁棉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意见稿出台时,他就联合乳业专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20多条意见,但是最终,有关部门“只是象征性的采纳了其中很少的部分”。在他看来,此次重庆会议提出的10条意见,很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话语权的争夺
此次引发争议的三项安全标准,包括《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前两个标准,由蒙牛负责起草,后一个标准,则由伊利负责起草。最终有望在2009年年底前出台。
“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主要由技术部门的专家负责起草。”伊利一位负责人称,伊利只是配合主管部门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工作,按照国家划分的类别参与制定出某个标准的大致框架内容,然后交给相关部门。
“政府部门往往缺乏生产实践的一线经验,所以,制定新标准、新政策的时候,一般会咨询企业专家的意见。”乳业专家陈渝说。他强调,乳品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只能是给出一些信息和依据,而不能代替政府制定标准。
不过,由一个阵营参与制定针对全行业的强制性标准,仍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与反弹。
而这三个尚未公示的乳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仅仅是中国乳业标准、政策体系重建的冰山一角。
“2008年3月份,我参加了乳品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研讨会。当时,中国有280多条乳业相关的标准和政策,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王丁棉说。
2008年下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让这一进程变得更加急迫。“乳制品行业的标准、政策需要更完善,修订速度应该加快,不然,"三聚氰胺’事件的学费不是白交了吗?”陈渝说。
虽然,据行业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乳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但“三聚氰胺”事件显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许多标准和政策存在诸多漏洞。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就表示,今后会及时根据加工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需要,对检测标准进行修订。
2009年6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透露,中国将发布新的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拟形成96项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包括15项产品标准、4项生产规范、63项理化检测方法、14项微生物检验方法。这些标准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发布”。医药网新闻
长期以来,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常温奶企业,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巴氏奶企业,是中国乳品行业的两大阵营。
常温奶,包括“以生鲜牛奶为原料”的超高温灭菌乳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复原乳,往往“以保质期长、低价取胜”,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低温杀菌处理”的巴氏奶,则“以鲜取胜”。
但在蒙牛、伊利参与起草的这三个标准中,“常温奶”与“巴氏奶”被并列为“灭菌乳”。这就意味着,按照这一标准,巴氏奶“以鲜取胜”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这是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王丁棉说。据其透露,巴氏奶阵营已就此提出了10条意见,不日便将呈报至卫生部。
在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遭遇重创的中国乳业,目前正试图重建产业秩序,而两大阵营亦藉此展开了话语权的争夺。
巴氏奶的反击
伊利、蒙牛主打的是常温奶,为什么主打巴氏奶的光明、三元,却没有资格进行巴氏杀菌乳的标准制定?
在近日于重庆召开的中国奶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奶协、20多家乳品企业和数家大中院校的代表,针对上述标准提出了强烈质疑,并最终归纳形成10条意见。
“专家的个人意见书,已经提交有关部门了。我们的会议纪要归纳了10条意见,已经正式成文。”7月21日,王丁棉称,“正式成文的意见书,今天或者明天就会送交卫生部”。
据其透露,这10条意见,有一部分是对上述征求意见稿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比如,“牛奶里的体细胞数量的具体指标、蛋白含量、工艺标准等内容”。而更受关注的,则是对上述三个标准提出的质疑。
两大阵营争议的焦点在于,“复原乳是否列入灭菌乳范畴”。根据蒙牛、伊利提交的征求意见稿,主攻常温奶的两大巨头都“把复原乳列入了灭菌乳的范畴”。
王丁棉认为,此次,蒙牛、伊利的意见稿“抹杀了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差异”,“这是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
而中国乳业两大阵营关于“常温奶”和“巴氏奶”的纷争,源于2004年发布的“禁鲜令”。根据“禁鲜令”,巴氏奶企业被禁止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纯鲜牛奶”。
而最终,2007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明确界定,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可以标示“鲜牛奶”;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常温奶,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标志“复原乳”。
不过,此次,对于巴氏奶阵营的“申诉”前景,王丁棉并不乐观。
虽然,在乳业专家陈渝看来,“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可能会提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但政府部门出台行业标准会广泛征求意见,不可能企业提出的方案就会成为最后标准。”
但王丁棉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意见稿出台时,他就联合乳业专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20多条意见,但是最终,有关部门“只是象征性的采纳了其中很少的部分”。在他看来,此次重庆会议提出的10条意见,很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话语权的争夺
此次引发争议的三项安全标准,包括《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前两个标准,由蒙牛负责起草,后一个标准,则由伊利负责起草。最终有望在2009年年底前出台。
“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主要由技术部门的专家负责起草。”伊利一位负责人称,伊利只是配合主管部门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工作,按照国家划分的类别参与制定出某个标准的大致框架内容,然后交给相关部门。
“政府部门往往缺乏生产实践的一线经验,所以,制定新标准、新政策的时候,一般会咨询企业专家的意见。”乳业专家陈渝说。他强调,乳品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只能是给出一些信息和依据,而不能代替政府制定标准。
不过,由一个阵营参与制定针对全行业的强制性标准,仍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与反弹。
而这三个尚未公示的乳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仅仅是中国乳业标准、政策体系重建的冰山一角。
“2008年3月份,我参加了乳品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研讨会。当时,中国有280多条乳业相关的标准和政策,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王丁棉说。
2008年下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让这一进程变得更加急迫。“乳制品行业的标准、政策需要更完善,修订速度应该加快,不然,"三聚氰胺’事件的学费不是白交了吗?”陈渝说。
虽然,据行业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乳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但“三聚氰胺”事件显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许多标准和政策存在诸多漏洞。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就表示,今后会及时根据加工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需要,对检测标准进行修订。
2009年6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透露,中国将发布新的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拟形成96项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包括15项产品标准、4项生产规范、63项理化检测方法、14项微生物检验方法。这些标准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发布”。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thods:如何在不干扰动物行为的情况下高效记录神经活动? (2024-11-24)
- 高达85%!礼来潜在首创口服小分子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高风险成人Lp(a)水平 (2024-11-24)
- Cell子刊:山东大学论文揭示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亚精胺促进HBV清除的机制 (2024-11-23)
- Cell子刊:胥春龙团队等改造IscB (2024-11-22)
- 生物谷2025年大会排期出炉! (2024-11-21)
- Science:肠道菌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化学能力 (2024-11-21)
- 高血压竟能自愈?柳叶刀子刊:未接受治疗,超40%患者自愈了 (2024-11-21)
- Nature Medicine:TRBC1 (2024-11-20)
- Cancer Cell:王存/高强/覃文新团队提出免疫治疗新策略——靶向肿瘤起始细胞免疫特权,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2024-11-20)
- 大早上其实不宜喝咖啡?!随访17年研究:上午至中午饮用茶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早上太早喝咖啡反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等疾病风险 (2024-11-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