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多半来自静脉滴注 |
![]() |
今年上半年,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很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这件事情让医院和药企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影响这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但是,专家通过各个地区的医药报告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过半的医药不良反应事件都来自静脉滴注,而且中药制剂也有不良反应和四个用药误区造成的不良反应比例也不低。
过半不良反应来自静脉滴注:今年上半年,据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并不是指药品本身不合格或药品过期。但报告系统的原则是‘可疑即报’,尽可能收集包括不合格药品引起的药害事件的病例信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除药品剂型外,不同给药途径也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由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占58.43%,口服给药占35.21%,其余依次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局部外用等。静脉给药其药物成分百分百进入血液中,药物浓度较高,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也有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表示,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症加减。因此,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但中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无视其毒性或随意加大剂量、不合理组方等都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会发生很多不良反应。”“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毒副反应,造成不可逆的器官功能损害。”专家指出,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与药品本身的药理性作用延伸以及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有关。不良反应症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他依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
科学用药避免四个误区: 专家表示,发生可疑不良反应,首先要明确药品说明书是否已经注明有该反应,若有,则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根据用药时间顺序、具体症状和是否再激发等,都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所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家庭用药方面,正确地阅读药品说明书是合理用药的基础。服药前,应仔细了解说明书注明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用、慎用等内容,根据指定的剂量和用法进行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一般是指18-60岁的成年人一次用药平均用量或用量范围,低于或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就没有疗效或引起毒性反应。
通过对医药报告的研究和对医药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医药行业的过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就是来自静脉滴注方面,而且中药制剂也不健康了,也会引起不良的反应,用药的四大误区也是造成医药不良反应的很大的因素。所以,大家在买药用药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用药和使用科学方法用药,避免医药行业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也是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着想。

- 相关报道
-
- Science:突破性进展!揭示氯胺酮长效抗抑郁效应的关键“开关” (2025-05-17)
- 礼来玩转GLP (2025-05-16)
- 静脉健康守护者:舒尔美精准适配,以全产业链布局惠及千万患者 (2025-05-16)
- 食养药膳被归入400余个西医诊疗方案 (2025-05-16)
- 《自然》:血癌“爱吃”牛磺酸!科学家首次发现,牛磺酸会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糖酵解,推动血癌的发生发展 (2025-05-16)
- Cell子刊:揭开FGF21为何能够逆转严重脂肪肝 (2025-05-16)
- 展会预告 肖特玻管与您相约API China 2025 (2025-05-16)
- Nature:我国学者揭示恐龙向始祖鸟进化的关键证据 (2025-05-16)
- 南京邦德中医医院:专业呵护女性健康 (2025-05-16)
- Nature:科学家破解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密码——新靶点SHOC2 (2025-05-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