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安徽模式大调整的启示

安徽模式大调整的启示

今年是2012版国家基药目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个基药招标(下简称招标)大年,2013年下半年以来已有部分省份陆续开展了招标工作。而安徽,本轮又做出了令业界惊讶的举动——相比安徽率先实施的上轮招标(业界称之为“安徽模式”),其此次招标方案的主导规则进行了较大调整。这些改变是具有实质意义的招标改革措施,或许会成为基药招标历史又一个里程碑。

其实,上轮招标的最后一个省级单位——北京市,已经对“最低价”及“单一货源供应”导致的恶意竞标局面进行了纠正,而刚刚完成的山东2013年度招标,也试探性地抛出了大幅减少商务标入围比例、“两家中标,最低价全省供应,最高分中标企业供应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方案,并引起部分省份效仿。

可以认为,目前这些有代表性的省市对招标模式的探索和改变,标志着“最低价中标”、“单一货源供应”的极端方式正得到调整,“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正逐步得以体现。这种方向性的改变,在沉寂两年的医药市场激起波澜,将给业内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一是放弃“最低价中标”、“单一货源供应”,实际是避免了部分企业不计代价的恶意竞标。“综合分数裁定中标企业”最终一定程度释放了药企对价格过低的担心,还原了市场要照顾消费者、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政府社会各方利益的本来格局。

二是各省在“技术标”的权重上普遍以企业规模、行业排名、产品占有率等作为技术分评判的重要基础,加大了在新版GMP认证、药品电子监管码等方面的分值。这使得大型企业、规范运作企业的优势更加突出。此举将进一步加速医药企业之间的融合、重组步伐,也符合医改优化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行业集中度的目标。

三是部分省份招标规则在技术分上对专利、首仿等质量类型方面给予分组竞价区分及肯定,实质上是对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鼓励及肯定,符合十八大报告及国家政府报告加快企业经营创新的精神,必将引起药品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加速在研发、技术进步、质量提高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进程。

四是部分省份基药招标实施县级联动,结合近期医改扩大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重点工作,零差率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使用比例逐步提高,医药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县级医疗机构的市场开发将成为下一步基药生产企业的重点方向。

五是部分省份招标有意将地方基药增补目录纳入招标范围,地方基药增补成为企业争取地方市场话语权的重要砝码,地方政府对基药的增补会更加谨慎。

各省对基药招标的有意探索还在继续,我们期盼招标模式更理性、更成熟。针对今后的药品招标,我还有几点小建议:

一是建议后续开展招标的省份可在环保治理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国家医疗战略规划等方面给予重视,并体现到评分体系中,让那些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企业得到更多的机会。

二是建议加快短缺药品目录、低价药品目录或廉价药品目录的制订进度,避免再出现质优价廉药品退出市场的现象。对一些市场成熟度高、价格稳定且低廉的大宗普药产品,建议纳入低价目录体系给予稳定的机会。

三是建议顶层设计充分对基层市场进行调研,大胆吸纳行业内及基层企业中熟悉生产经营及市场情况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确保方案的完善更具可操作性,更接近基层的实际。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