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风险连续4年上升 药品上市后监管待完善 |
![]() |
日前,2013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出炉。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5月14日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国家食药监总局专门在用药安全提示中警示 “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现小幅升高态势。
与此同时,根据记者此前跟踪掌握的信息,国家在药品上市后监管的环节及覆盖面并不充分。“负责这块工作的人手不够,而且都是医院、企业等自主人工上报,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信息的完整”,一名内部人士曾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去年不良反应报告超130万份
与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获悉的情况及数据相比,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1.7万份,较2012年增长9.0%。
其中,2009至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年龄分布显示,2013年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现小幅升高态势。
记者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一些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例如治疗痛风药别嘌醇片,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严重病例报告总人群的45.1%。
从
数据反映层面上来看,在2013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按药品类别统计,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怀疑药品,化学药占
81.3%、中药占17.3%、生物制品占1.4%。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首位,占化学药的47.6%,较2012年降低1.2个百分点,报告比例已连续
4年呈下降趋势。心血管系统用药占化学药的10%,较2013年上升0.4个百分点,且连续4年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20位的药品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总体报告涉及合并用药的占41.0%,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的占54.1%。
药品监管缺乏民间力量
在卓创资讯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看来,目前国内监管部门过于关注包括生产等环节的管控,不够重视上市之后的管控。此外,上市之后的管控目前主要依托药品不良反应(ADI)的监测与反馈,且交由政府部门来操作,没有重视民间和社会的力量。
总局亦在报告中坦言,“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集的数据存在局限性,如漏报、填写不规范、缺乏详细信息、无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记者曾从一名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管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主要监管人员,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工作量相对较大,基数数据的搜集,主要是依托医院以及药品生产企业自行上报与填写。
从目前中国的药品风险管理现状来看,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人为造成,此前出现的非法行医事件,以及医院中常见的医疗事故,都属于人为风险。第二部分风险是自然属性造成的,比如药品本身质量有问题,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以及储存过程中的损坏。
从第二部分风险监管情况来看,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码,体制亦开始完善。在药品审批环节,近年来的管制也是日趋严格。
对于第一部分的风险监管,目前主要的手段是针对药品不良反应(ADI)的监测与反馈。
换句话说,反馈药品不良反应基数数据的医院大都隶属体制内,本就面临着医疗服务市场供不应求且颇有压力的局面,要想医院及时、权威、完整反馈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信息,确实有一定难度。
“从医院到药厂,没有内在驱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导致整个药品监测的反馈体制周期偏慢。”赵镇说。
未来的对策是,可以借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搜集药品风险信息的渠道与体系建设。在药品的淘汰机制上,可以采取评分制,细化出多个对应指标,然后逐项评分,多层考核,及时淘汰有关药品,同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Science:突破性进展!揭示氯胺酮长效抗抑郁效应的关键“开关” (2025-05-17)
- 礼来玩转GLP (2025-05-16)
- 静脉健康守护者:舒尔美精准适配,以全产业链布局惠及千万患者 (2025-05-16)
- 食养药膳被归入400余个西医诊疗方案 (2025-05-16)
- 《自然》:血癌“爱吃”牛磺酸!科学家首次发现,牛磺酸会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糖酵解,推动血癌的发生发展 (2025-05-16)
- Cell子刊:揭开FGF21为何能够逆转严重脂肪肝 (2025-05-16)
- 展会预告 肖特玻管与您相约API China 2025 (2025-05-16)
- Nature:我国学者揭示恐龙向始祖鸟进化的关键证据 (2025-05-16)
- 南京邦德中医医院:专业呵护女性健康 (2025-05-16)
- Nature:科学家破解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密码——新靶点SHOC2 (2025-05-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