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旅游:朝阳产业成为“鸡肋” |
![]() |
新华网沈阳8月27日电(彭卓 罗捷)中国人去韩国整形、去瑞士打羊胎素近年来已屡见不鲜,而西方人来华扎针灸、接受中医治疗的则相对少见。许多国家结合自身优势,蓬勃发展医疗旅游产业、不断“吸金”之时,展示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旅游客源单一、市场惨淡,陷入“鸡肋”的窘境。
就医体验不佳 “医旅合作”不畅
58岁的俄罗斯人玛尔·葛丽达,已四次来中国旅游调养风湿病。“一些俄罗斯人认可中医,希望可以享受治病旅游一条龙。”
“大老远花钱是来享受,不想挨挤受罪。”看着拥挤的医院候诊大厅,玛尔·葛丽达皱起眉头,“医疗旅游不是治急病,舒适放松的就医体验很重要。”
“国外非常普遍的预约挂号就诊,在中国难以实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事病房主任高天舒坦言,国内医院大多没有外籍人士的绿色通道,就医私密性难以保障。“外籍人士的食宿问题,医院也无力解决。”
没有直达的飞机和高铁,俄罗斯人噶莉娜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过了关口后,从绥芬河坐17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到目的地。“路上太辛苦,还没到医院就累趴下了。医院为什么不和旅行社联系包机呢?”
“医旅合作不畅,是制约医疗旅游发展的原因。”沈阳某旅行社负责人张女士说,医院没有市场化运作,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这块市场不稳定,盈利不确定性强,是一块难啃的鸡肋。”
在已开展医疗旅游的机构,医生大多身兼诊疗、翻译、地陪“数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指出,跨领域人才缺乏限制了中医药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制约产品的专业化、细分化设计。
产业前景无限 国内市场低迷混乱
中国赴韩医疗旅游2012年达到3.25万人次,数量居世界首位。中韩医疗服务贸易产业资深专家崔昌焕介绍,36.5%的赴韩医疗旅游顾客接受医学整形美容类手术,“仅玻尿酸注射等微创整形,每个项目都要花几千元至几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去瑞士注射羊胎素、活细胞抗衰老等项目,在“有钱人”圈子里很流行。沈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表示,每次耗费从30万至100多万人民币不等,“随便打几针一栋房子就没了。”
“大量客户资源流向国外,海外游客却难引进来。”高天舒坦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每年接待的境外医疗旅游团队不过百人。而辽宁省最大的涉外医疗旅游机构鞍山汤岗子医院俄籍游客占比95%以上,境外客源难以拓宽。
已开发的医疗旅游市场中,违规行医乱象多发。例如东北地区某个县级市有100多家“疗养诊所”,诊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诊所号称拥有专业中医人才,实际只是受过短期培训的临时工,不乏超范围行医、无营业执照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辽宁省中俄合作协会副秘书长高嵩说。
辽宁省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政府没有专设监管部门”,通常是出现事故后“沾上谁的摊子谁管”。
整合资源 规划先行
“国内医疗旅游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市场规整度低,挑战与机遇并存,亟待政府监管。”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会长贾笑芳建议,制定政府参与主导的战略规划,设立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区,“以点带面”拉动行业整体发展。“同时明确监管职责,形成正规产业链条。”
刘思敏指出,宜加强对懂医疗和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开辟针对医疗旅游的休养就医场所,并成立旅游联合体或行业协会,监督、保障产品质量,形成良好的业内口碑。
“中医药旅游是无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的吸金项目。建议发扬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调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旅游和医疗休闲、医疗养老结合,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扶持。”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侯胜田说。
医药网新闻
就医体验不佳 “医旅合作”不畅
58岁的俄罗斯人玛尔·葛丽达,已四次来中国旅游调养风湿病。“一些俄罗斯人认可中医,希望可以享受治病旅游一条龙。”
“大老远花钱是来享受,不想挨挤受罪。”看着拥挤的医院候诊大厅,玛尔·葛丽达皱起眉头,“医疗旅游不是治急病,舒适放松的就医体验很重要。”
“国外非常普遍的预约挂号就诊,在中国难以实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事病房主任高天舒坦言,国内医院大多没有外籍人士的绿色通道,就医私密性难以保障。“外籍人士的食宿问题,医院也无力解决。”
没有直达的飞机和高铁,俄罗斯人噶莉娜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过了关口后,从绥芬河坐17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到目的地。“路上太辛苦,还没到医院就累趴下了。医院为什么不和旅行社联系包机呢?”
“医旅合作不畅,是制约医疗旅游发展的原因。”沈阳某旅行社负责人张女士说,医院没有市场化运作,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这块市场不稳定,盈利不确定性强,是一块难啃的鸡肋。”
在已开展医疗旅游的机构,医生大多身兼诊疗、翻译、地陪“数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指出,跨领域人才缺乏限制了中医药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制约产品的专业化、细分化设计。
产业前景无限 国内市场低迷混乱
中国赴韩医疗旅游2012年达到3.25万人次,数量居世界首位。中韩医疗服务贸易产业资深专家崔昌焕介绍,36.5%的赴韩医疗旅游顾客接受医学整形美容类手术,“仅玻尿酸注射等微创整形,每个项目都要花几千元至几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去瑞士注射羊胎素、活细胞抗衰老等项目,在“有钱人”圈子里很流行。沈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表示,每次耗费从30万至100多万人民币不等,“随便打几针一栋房子就没了。”
“大量客户资源流向国外,海外游客却难引进来。”高天舒坦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每年接待的境外医疗旅游团队不过百人。而辽宁省最大的涉外医疗旅游机构鞍山汤岗子医院俄籍游客占比95%以上,境外客源难以拓宽。
已开发的医疗旅游市场中,违规行医乱象多发。例如东北地区某个县级市有100多家“疗养诊所”,诊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诊所号称拥有专业中医人才,实际只是受过短期培训的临时工,不乏超范围行医、无营业执照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辽宁省中俄合作协会副秘书长高嵩说。
辽宁省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政府没有专设监管部门”,通常是出现事故后“沾上谁的摊子谁管”。
整合资源 规划先行
“国内医疗旅游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市场规整度低,挑战与机遇并存,亟待政府监管。”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会长贾笑芳建议,制定政府参与主导的战略规划,设立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区,“以点带面”拉动行业整体发展。“同时明确监管职责,形成正规产业链条。”
刘思敏指出,宜加强对懂医疗和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开辟针对医疗旅游的休养就医场所,并成立旅游联合体或行业协会,监督、保障产品质量,形成良好的业内口碑。
“中医药旅游是无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的吸金项目。建议发扬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调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旅游和医疗休闲、医疗养老结合,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扶持。”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侯胜田说。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Science:突破性进展!揭示氯胺酮长效抗抑郁效应的关键“开关” (2025-05-17)
- 礼来玩转GLP (2025-05-16)
- 静脉健康守护者:舒尔美精准适配,以全产业链布局惠及千万患者 (2025-05-16)
- 食养药膳被归入400余个西医诊疗方案 (2025-05-16)
- 《自然》:血癌“爱吃”牛磺酸!科学家首次发现,牛磺酸会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糖酵解,推动血癌的发生发展 (2025-05-16)
- Cell子刊:揭开FGF21为何能够逆转严重脂肪肝 (2025-05-16)
- 展会预告 肖特玻管与您相约API China 2025 (2025-05-16)
- Nature:我国学者揭示恐龙向始祖鸟进化的关键证据 (2025-05-16)
- 南京邦德中医医院:专业呵护女性健康 (2025-05-16)
- Nature:科学家破解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密码——新靶点SHOC2 (2025-05-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