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品说明书何时不再像“天书”

药品说明书何时不再像“天书”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城乡居民安全用药调查结果,发现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的人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而中国红十字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很大一部分致死原因是不安全用药。不少人吃药不看说明书,用药不够谨慎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但很多药品说明书是不是也该在专业之余,更亲民、好懂一点呢?

部分市民反映

吃药无师自通 用量主要靠猜

采访中,市民普遍反映,医生开的药都会遵医嘱服用,对于一些自购的非处方药,如果是常用药基本就不看说明书了,如果是首次用药,“至少要看看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多少片,再看看会有什么不良反应、适用什么人群、有没有犯忌的地方。”

不看说明书、马虎用药的情况也确实存在,部分市民在药的用量和次数上也比较“随意”,往往越是常用的药,吃起来越是百无禁忌。市民张先生说:“基本上每年都会吃银翘解毒片,最多一次吃过六片吧,总觉得多吃点就会好得快。那次偶然看说明书,头一次发现注意事项里第一条就是‘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现在想想,这些年来因为不注意说明书,吃药没少犯忌。”

很多市民也表示,想看懂药品说明书不容易。市民郎女士拿着放大镜指着药瓶上的标签说:“写着‘通常成人一次1粒,可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是怎么个‘酌情’法?老人孩子要吃是不是还得把药片掰开?还有一些说明书有写‘慎用’、‘忌用’、‘禁用’,可我们也搞不清这几个词有啥区别。”

业内人士建议

药品说明书应更亲民

对此,记者咨询了执业药师刘秀颖女士,刘女士认为,“看不懂说明书乱吃药”是一种用药安全意识不足的表现。改变这一点,不仅需要患者提高用药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作为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药厂、药店也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刘女士说:“很多市民用药前都会看一下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等,但药品名称、成分、规格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往往被忽视,其实后者也很重要。一种药通常包含了多种成分,主要成分一般会表现在药品名称里,我们要注意药品成分中有没有过敏原,有没有和自己吃的其他药‘犯冲’的成分,这些成分含量有多少,服药时要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一些药品需要我们服用期间忌烟忌酒,这些说明书里都有写。对说明书有不清楚、拿不准的地方,一定要咨询医生、药剂师,谨慎用药。”刘女士提醒,市民用药之前必须要仔细看说明书,如果是处方药必须要遵医嘱服用。

除了市民要具有一定的用药常识之外,让药品说明书的用词在专业之余更亲民、更易懂,也是降低患者不安全用药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刘女士说:“有些药品说明书的叙述过于艰涩,或者在一些内容上说法比较模糊,很难让老百姓看明白。一些说明书的用纸非常小,字号也小,年轻人想看清都费劲,更何况老人。这都是值得改进的地方。”

增强患者安全用药意识,除了加大宣传科普力度之外,也需要药品销售方作出努力。刘女士说:“如果具体到某一种药的用药知识,光靠宣传、科普显然不够,这就需要药店的驻店执业药师充分发挥作用。如果我们在用药时遇到困难,或者读不懂说明书了,可以在买药的地方找到专人进行讲解,这既方便了老百姓,也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