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成为医药行业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领地 |
![]() |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持续受到市场的关注,然而除了医药企业自己进行产业链加码之外,一些非医药类企业也纷纷涉足该领域。比较今年以来的并购案,可以看出与过往几年有所不同,过去的并购案例以国有资本多见,而今年资本的属性变得更加多元。
“民间资本从根本上讲是更加市场化的力量,在增加医药企业的创新活力方面民营企业有一定的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透过并购不断提速可以看到医药行业的增值空间,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双剑合璧,会重新调整医药企业的产业结构,使其更具竞争力。
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前十大重组并购案中民营资本十分活跃。截至目前,要说今年最大的交易标的,莫属迪康药业从平安创新资本及蓝光集团手中买去的蓝光和骏的100%股权,交易总价值达790451.87万元。对于一家医药企业之所以会涉足蓝光和骏这样的地产类公司的原因,陈其广认为,“现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企业,它要寻求新的利润空间,多元化的选择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
对于此次交易目的,迪康药业公司的公告声称,目前迪康药业主要从事医药业务,由于新的医药品牌和产品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迪康药业近年来经营业绩未取得显著增长,距离做大做强尚需较长时间。为实现迪康药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急需向迪康药业注入优质资产“蓝光和骏”,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
业内人士表示,该项并购案有其代表性的意义。蓝光和骏实际上是“借壳上市”,这将是自2010年房地产重组、再融资大门关闭以来,首个房地产公司达到“借壳上市”标准的案例。
同时,国有药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今年医药企业并购中的一大亮点。另一项轰动行业的并购则来自西南药业收购奥瑞德100%股权,由于该并购案中涉及到西南药业背后太极系的国企改革,与药企的转型密不可分。
有分析师认为,并购有其优越性,提高行业集中度,对于龙头优势企业来说是进一步跨业的发展良机;但是,现在不少医药企业并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盘考虑,有些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预期。而且目前从医药企业的并购案例来看,普遍存在溢价较高,成本高昂的问题,未来是否能顺利整合以及整合后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程度还是个未知数。
陈其广认为,非医药类企业进入医药行业时,首先要对自身以及这个行业有个清醒的认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未来自身在医药产业链中的定位。同时,民营资本在进入医药行业之后如果不结合国家医改的转变,不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前景也许就不值得那么乐观。总体而言,我国药品加工制造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之所以会发生药企跟医院通过药品加价提取回扣的方式造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原因就在于产能过剩。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Science:突破性进展!揭示氯胺酮长效抗抑郁效应的关键“开关” (2025-05-17)
- 礼来玩转GLP (2025-05-16)
- 静脉健康守护者:舒尔美精准适配,以全产业链布局惠及千万患者 (2025-05-16)
- 食养药膳被归入400余个西医诊疗方案 (2025-05-16)
- 《自然》:血癌“爱吃”牛磺酸!科学家首次发现,牛磺酸会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糖酵解,推动血癌的发生发展 (2025-05-16)
- Cell子刊:揭开FGF21为何能够逆转严重脂肪肝 (2025-05-16)
- 展会预告 肖特玻管与您相约API China 2025 (2025-05-16)
- Nature:我国学者揭示恐龙向始祖鸟进化的关键证据 (2025-05-16)
- 南京邦德中医医院:专业呵护女性健康 (2025-05-16)
- Nature:科学家破解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密码——新靶点SHOC2 (2025-05-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