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背后的真相、自杀提前预兆 |
![]() |
在中国,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人因为自杀离开人世。研究表明,每一个自杀者都会至少给身边的6个人带来很深的负面影响。
“在国内的这些自杀者中,有60%以上的人被抑郁症所困扰。”昨日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病区主任谭忠林博士一语道出自杀背后的疾病真相。
谭博士说,及早发现疾病并经过专科医生的介入治疗,有望挽救生命。
昨日,谭博士讲述了一个家庭崩溃与新生的故事,让公众更了解疾病,远离自杀阴影。
产后抑郁导致家庭破裂
康复后小两口复婚
2年前的一天,一对30岁出头的夫妻一起走进了谭忠林医生的办公室,“我老婆可能有抑郁问题。”男人指了指身边愁眉不展的女人,“麻烦医生好好诊断诊断。”
其实他们在1个多月前办了离婚手续,从法律关系上看,男人只能称女人为“前妻”,可他改不了口。
离婚是女人提出来的,理由很简单,她觉得她的坏心情都是丈夫带来的。
女人的坏心情在她开始怀孕后就慢慢滋长起来了,产后不久,这样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在她看来,丈夫的任何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点燃她的怒火。
女人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也提不起胃口,整天精神憔悴,甚至连上班都成了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他们为了琐事经常吵架,直到日子再也没法过下去了。
可是女人的心情并没有因为离婚而好转起来,她和离婚前一样,失眠、没有胃口、心情低落,这才让她意识到,过去让她心里不爽的任何理由,其实和丈夫没有一点关系。
离婚后的男人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前妻,他开始意识到,这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很可能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我和她谈了好久,说服她一定要到医生这里来看看。”
男人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次坚持,挽回了自己妻子的生命。
“经过诊断,病人确实是被抑郁症困扰,而且还有强烈的自杀想法。”谭忠林说,经过他的询问和了解,发现自杀及抑郁情绪在病人初恋受挫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她也有明显的抑郁,而且有过自杀行为,但是被抢救过来了,这点甚至连她的丈夫都不知道。”经过心理辅导以及药物治疗,女人的抑郁症状慢慢缓解了,自杀的念头也被抛之脑后,小两口选择了复婚,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
三个细节十大因素
暴露自杀信号
如果我们细心关注身边的人,或许能及早察觉到他们透露出的信息,很多与抑郁情绪有关的自杀行为都有化解的可能性。
以下蛛丝马迹,身边的朋友、家人需要提高警惕啊——
1、暗示性地表示:“我的苦难马上就会过去了。”这往往说明对方心情复杂,希望寻求到帮助或者解决办法。
2、谈论一些自杀的方法,即使听上去像玩笑。比如,“哪种方法不痛苦”、“我死了大家都好了”等。
3、在日记、博客里写遗书或类似的文字,躲起来不想见人等。
今年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首份关于自杀的行为报告。报告中罗列了十大自杀危险因素分别是:
1、死前两周抑郁程度重;
2、有自杀未遂既往史;
3、死亡当时的应激强度大;
4、死前一个月的生命质量低;
5、死前两天有剧烈的人际冲突;
6、慢性心理压力大;
7、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8、有血缘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9、失业或从事没有薪金的工作;
10、死前一个月社会交往少。
谭博士告诉大家这样应对——
不否认对方的念头,用心倾听,表示理解他的想法,但不认可他的行为。征得对方的同意后,将他的想法告诉他的家人、其他朋友或者心理医生等,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医药网新闻
“在国内的这些自杀者中,有60%以上的人被抑郁症所困扰。”昨日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病区主任谭忠林博士一语道出自杀背后的疾病真相。
谭博士说,及早发现疾病并经过专科医生的介入治疗,有望挽救生命。
昨日,谭博士讲述了一个家庭崩溃与新生的故事,让公众更了解疾病,远离自杀阴影。
产后抑郁导致家庭破裂
康复后小两口复婚
2年前的一天,一对30岁出头的夫妻一起走进了谭忠林医生的办公室,“我老婆可能有抑郁问题。”男人指了指身边愁眉不展的女人,“麻烦医生好好诊断诊断。”
其实他们在1个多月前办了离婚手续,从法律关系上看,男人只能称女人为“前妻”,可他改不了口。
离婚是女人提出来的,理由很简单,她觉得她的坏心情都是丈夫带来的。
女人的坏心情在她开始怀孕后就慢慢滋长起来了,产后不久,这样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在她看来,丈夫的任何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点燃她的怒火。
女人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也提不起胃口,整天精神憔悴,甚至连上班都成了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他们为了琐事经常吵架,直到日子再也没法过下去了。
可是女人的心情并没有因为离婚而好转起来,她和离婚前一样,失眠、没有胃口、心情低落,这才让她意识到,过去让她心里不爽的任何理由,其实和丈夫没有一点关系。
离婚后的男人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前妻,他开始意识到,这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很可能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我和她谈了好久,说服她一定要到医生这里来看看。”
男人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次坚持,挽回了自己妻子的生命。
“经过诊断,病人确实是被抑郁症困扰,而且还有强烈的自杀想法。”谭忠林说,经过他的询问和了解,发现自杀及抑郁情绪在病人初恋受挫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她也有明显的抑郁,而且有过自杀行为,但是被抢救过来了,这点甚至连她的丈夫都不知道。”经过心理辅导以及药物治疗,女人的抑郁症状慢慢缓解了,自杀的念头也被抛之脑后,小两口选择了复婚,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
三个细节十大因素
暴露自杀信号
如果我们细心关注身边的人,或许能及早察觉到他们透露出的信息,很多与抑郁情绪有关的自杀行为都有化解的可能性。
以下蛛丝马迹,身边的朋友、家人需要提高警惕啊——
1、暗示性地表示:“我的苦难马上就会过去了。”这往往说明对方心情复杂,希望寻求到帮助或者解决办法。
2、谈论一些自杀的方法,即使听上去像玩笑。比如,“哪种方法不痛苦”、“我死了大家都好了”等。
3、在日记、博客里写遗书或类似的文字,躲起来不想见人等。
今年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首份关于自杀的行为报告。报告中罗列了十大自杀危险因素分别是:
1、死前两周抑郁程度重;
2、有自杀未遂既往史;
3、死亡当时的应激强度大;
4、死前一个月的生命质量低;
5、死前两天有剧烈的人际冲突;
6、慢性心理压力大;
7、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8、有血缘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9、失业或从事没有薪金的工作;
10、死前一个月社会交往少。
谭博士告诉大家这样应对——
不否认对方的念头,用心倾听,表示理解他的想法,但不认可他的行为。征得对方的同意后,将他的想法告诉他的家人、其他朋友或者心理医生等,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2025-04-30)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健康防线从娃娃抓起 (2025-04-23)
- 晨起后有这3种表现,说明你的血管不健康 (2025-04-01)
- 江西对50岁至74岁人群免费开展肺癌重点筛查 (2025-03-28)
- 入睡难怎么办?专家回应睡眠热门话题 (2025-03-26)
- 莫把结核当感冒 专家提醒儿童结核病防治关注这四点 (2025-03-25)
- 吃药的这几个误区 你避开了吗? (2025-03-24)
- 流感仍处于中流行水平 疫苗接种便利性亟需提升 (2025-03-06)
- 春季重点传染病如何防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画重点 (2025-02-28)
- 何为钙化?医生提醒: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 (2025-02-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