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上市公司分化正在加剧 创新药公司不可忽视

医药上市公司分化正在加剧 创新药公司不可忽视

  然而,如果参照往年财务数据,发现医药类公司的预喜比例虽然保持不变,但内在增速却在放缓,只有生物制药类企业一枝独秀。10月以来,生物制药类板块明显走强,涨幅位居市场前列。除政策利好外,三季报业绩或许是主因。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生物医药板块共有25家企业正式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其中,业绩增长18家,占比达72%,业绩下滑6家,业绩亏损1家。
  
  其中,中源协和4672.53%的净利润增幅可谓一骑绝尘,紧追不舍的沃华医药也实现了147.9%的增长。两位“模范生”身后的小伙伴,晒出的成绩单也可谓“蔚为壮观”。中恒集团净利润增31.8%、信立泰增26.79%、安科生物增26.44%、博雅生物增24.53%、北陆药业增24.25%、佐力药业增21.76%、双鹭药业增20.48%。华东医药、通化东宝、乐普医疗、奇正药业等企业净利增长也都在10%以上。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细看医药百家公司成绩单,业绩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增速在0-50%区间内的公司占比超过一半。医药板块的业绩呈现整体放缓的态势,这和行业大趋势相符。未来公司业绩分化会更严重。
  
  医药行业业绩增速放缓今年初以来就有苗头。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测算,2014年第一季度医药公司平均收入增速为13.7%,可能为全年最低点。这一“悲剧”的导火索在于医保控费后医保支出增速放缓,这是拉低行业增速的主要原因。
  
  从子行业来看,中成药收入增速放缓最为明显,主要是因为降价风潮影响下游客户备货。从第一季度各中成药公司收入来看,平均增速为13.83%,但同仁堂、云南白药这些业界“巨无霸”的独家品种由于其强势的价格保护能力而较少受影响。
  
  化学制剂类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速为12.72%,利润增速为18.82%。化学制剂行业从2013年9月开始收入增速放缓,从2013年1-8月的20%狂跌至2014年1-2月的3%。目前来看,行业已逐步走出阴影,高端专科药增长正带动行业整体利润提升,行业正处于逐步完成渠道库存清理,最低谷时期即将过去。
  
  医疗器械行业一季度收入增速仅有5.31%,同比下滑3.7%,出口形势尚不明朗,低壁垒品种竞争趋向激烈,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化学原料药的出口仍处于低谷期,环保让企业“压力山大”。
  
  医药上市公司分化正在加剧。在179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扣除非净利润增速大于20%的公司占比从2009年的72%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40%;扣除非净利润增速大于50%的公司占比从2009年的42%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6%。
  
  创新药公司不可忽视
  
  市场传闻药品价格管理将被彻底放开,这对于创新药公司而言,无疑是天上砸下馅饼。如果价格放开,企业可以根据成本和市场自主定价,创新药公司将咸鱼翻身。较之创新药“独步天下”的定价权而言,仿制药则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且2016年后专利药到期数目将剧减,仿制药将无药可仿。

  因此,各大型企业都在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创新药方面,中国现阶段仍以me-too/better研发为主。以恒瑞医药为例,从长期来看,公司在2013年完成me-better药物到首创小分子药的转变,开展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物也是公司研究的一个方向。这些都是重磅产品,未来前景广阔。短期而言,市场预期年底阿帕替尼上市,将在资本市场上引发投资者对创新药板块的热情。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