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近日,柴黄胶囊等21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近日,柴黄胶囊等21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近日,柴黄胶囊等21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这些品种对一些消费者而言还有一定的距离感,换装后如何把握机会,笔者给出几条思路供参考:
 
  深耕社区门诊
 
  处方药在医院的销售模式很成熟,相关流程和体系已成为医药代表们的习惯,OTC模式则相对陌生,从头学起需要时间,心理上也存在障碍。怎么办?可以发挥其强项,与原来关系比较好的社区医院和门诊联合,利用社区和门诊固有的社区教育和卫生监控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学习会议营销的精华,加上处方药营销的核心,在最熟悉的领域先占稳脚跟。
 
  消费人群广泛的品种适合这一方式,如板蓝根颗粒和阴道炎治疗产品,注意宣传时要仔细推敲,不可将大众品类包装成包治百病的“万金油”。
 
  高举高打守医院
 
  处转非就可以开展一定程度的广告宣传,这也许是更多处方药企所关心的,但要注意别让之前擅长的医院成为无人把守的城池。守住原来的,再多出来的才是收益,否则只会丢了西瓜又撒了芝麻。
 
  把握OTC市场,队伍与产品宣传成为重点,很多药企不太会做广告,请明星也好,拍专题片也好,看不出自己的特色,人云亦云,不但对市场和产品毫无作用,还助长了OTC终端的不良风气。
 
  这种方式适合定位相对准确、功效相对集中的品种,如药酒类,宣传内容和形式要花一定的功夫,OTC宣传有其章法,重新提炼的产品卖点要精而准,广告语提炼也要慎重,否则极易对固有根据地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产量下滑。
 
  另起炉灶出奇兵
 
  处方药的名字都比较难记,很多时候商品名和化学名同名,不排除一些品种转非后以新面貌出现,这就要考验企业的策划水平和整合能力。既想借处方药优势,又能在原有基础上升级,当然不只是换个蓝瓶那么简单,企业要认真总结,剖析自身,找出最核心的卖点赋予转非产品,另起炉灶,收获的将是另一片更大的天地。此种方式风险虽大,但也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无论采用哪种策略,处转非品种产生更大作为的前提还是提高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在另一片新天地中,这些品种能有那么一两个搅局者,一两个创新者,一两个开拓者,让中国医药产业营销再上一个新台阶。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