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病人、五保户或贫困疾病人在河南省可以享受基金救助 |
![]() |
救助对象“三无”病人、五保户或贫困病人
事实上,对于危重病人的急救费用问题,早在去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曾下发《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中国将在省市两级分级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根据《指导意见》,今年年初,我省也出台了《河南省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
“此次《办法》就是结合《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的内容,
最后制定的。”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称。
那么,哪些人可以享受此基金的救助?
对此,《办法》给出了明确划分:在全省行政区域内发生急危重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
当然,《办法》也特意提到: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可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基金救助和支付范围。
支付范围这是救急的费用,慢病不适用
哪些病可以享受基金的救助?“主要突出一个‘急’字。”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称。
对于这些“急救费用”,《办法》规定,先由责任人、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等各类保险、公共卫生经费,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助基金、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资金、医疗救助基金和红十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等渠道按规定支付。无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费用支付有缺口的,由基金给予补助。
我省要求,实施疾病应急救助的医疗机构在门诊、急诊(包括120急救转运等)发现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急救的,按首诊负责制原则开通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急救。
身份认定公安机关、民政部门等协助核查
对此,市民蔡先生的疑问是,会不会有人钻空子,得了急病治好后,故意装作无主病人?
“所以这就需要多部门配合,协助核查。”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负责审核病人是否为新农合参合人员;民政部门负责审核病人是否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否有负担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核病人是否参加城镇医保、工伤保险或生育保险。
《办法》规定,经查实身份、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的病人,基金不予支付。
“从法律上讲,如果家属故意遗弃,或可构成遗弃罪。”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徐苏律师介绍,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两种人的身份认定
对户籍身份有异议的患者
医疗机构应联系医疗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协助核查
所在地公安机关应于10个工作日内做出患者身份书面核查说明
对于低收入患者
医疗机构应要求其提供由县级民政部门认定并出具的低收入家庭证明
救助两种人
一是无法查明患者身份的急救病人。即“三无”病人,指无身份证明(姓名和居住地),无责任承担机构(或人员),无抢救治疗经费的病人。
二是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低收入家庭成员等因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符合急危重症抢救标准的病人。
支付两种费
1.无法查明身份且无力缴费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
2.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
注:基金不得用于支付病情平稳但长期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
曾经无主病人被抛公路边,活活冻死
救助无主病人,在全国也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本地也曾发生过“医院抛弃病人,导致病人被冻死”的极端案例。
2003年11月2日夜,新郑市一家医院收治一名因车祸受重伤的男子,因无法落实其真实身份,且本身无力支付
医疗费用,该院时任院长等人多次预谋,将该男子拉至临近长葛市一乡间公路边,在联系长葛市120急救电话未果的情况下,将无主病人抛弃,致使其于11月19日7时许被活活冻死。后来,涉案多人被追究刑责。
现实老人被救回后,成住院最久病人
“扔病人”的事情,虽然已经不再“重现”。但“无钱可赚,还要赔本”,仍是很多医院的现实烦恼。
在郑大二附院内,58岁的田利民是一个“名人”,几乎每个医护人员都认识他。截至目前,他已住院半年,是该院住院最久的一个病人。
昨天下午,在该院神经内科二区,记者一出楼梯口,便发现楼梯间摆着一张病床,床上的老人,面容枯槁,眼睛盯着门外,似乎在等着什么……
这位老人就是田利民,是郑州一名环卫工人,今年5月13日凌晨4时许,准备出门时突然晕倒,被急救车拉到郑大二附院。经抢救,老人转危为安,但他的女儿田宏梅,却逐渐失去了联系。(本报8月28日曾报道)。
由于脑出血留下的后遗症,老人行动不便,只能被人搀着走。老人的吃喝拉撒,都由医院请的护工专门照顾。
烦恼每周都有无主病人,医院无奈自己买单
对于《办法》的出台,高兴的不只是患者,还有各医院的急诊科。
“实行后,我们的负担就会小一些了。”解放军153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宏说,每周,他们都会碰到无主病人,都是医院自己“买单”。
“每月垫付6000元左右。”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宝玉说。
对于“无主病人”,近几年,记者也经常接到类似的线索:“我们这里,有一个病人,治好了,找不到家人,帮我们找找家人吧。”
盼望办法已经出台了,希望细则也尽快“顺产”
不过,对于《办法》的出台兴奋之余,医生们也表示了忧虑,“省里已出台《办法》,各市的细则又何时出台呢?”张宏
说,除了期盼各市细则“顺产”外,他还期望《办法》真正实施后,对于无主病人、贫困疾病人等的认定能少些繁琐手续。

- 相关报道
-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