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科学》:阿司匹林或能助力癌症早筛!牛津团队首次发现,血小板竟会截留内源cfDNA,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增加血小板内cfDNA含量

《科学》:阿司匹林或能助力癌症早筛!牛津团队首次发现,血小板竟会截留内源cfDNA,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增加血小板内cfDNA含量

血小板是来自巨核细胞的小型无核细胞碎片,传统观点认为不含DNA。不过血小板具有一种名为开放管系统(OCS)的独特生理结构,这是连接血小板表面与胞质深部的一种复杂膜通道网络,可以作为血小板内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参与血小板对外源性分子的摄取与转运。

此前就有研究发现,血小板能够通过开放管系统高效地内化生物分子,包括外源病毒RNA和DNA,通过一些系列级联反应释放炎症因子,触发反应。研究者猜测,这种作用的对象可能也包括具有免疫刺激性的内源性cfDNA。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研究者从全外周血、分离血浆、单采血小板中尝试分离DNA,荧光分析显示血小板中存在明显的双链DNA信号,而且其中存在TP53的一个区域,说明属于核DNA。

对76名志愿者捐献的外周血分析结果也显示,血小板中的DNA含量显著高于对应的去血小板血浆中的DNA。每微升血浆中平均可分离出7.18个基因组拷贝的血小板DNA,相当于每个血小板中含有0.000012基因组当量的DNA。

研究者分析了30名怀有男性胎儿的健康孕妇血样,均在其血小板中检测到了Y染色体片段。研究者在小鼠中诱导了急性,发现这能显著增加血浆cfDNA浓度。由此可见,血小板会主动捕获循环中的cfDNA。体外实验中,血小板可在6分钟内饱和摄取DNA片段。

其实,循环中的DNA碎片也很多样,有不足50bp的超短链DNA,也可以长达500bp以上,又或者是与组蛋白结合或被细胞外囊泡包裹。那么血小板捕捉的是哪种DNA呢?

进一步分析发现,血小板能够捕获与组蛋白结合的DNA、细胞外囊泡包裹的DNA、以及长度在128-657bp之间的裸DNA。被血小板捕获后,这些DNA就不再惧怕核酸酶,能更稳定地存在。

血小板摄取和释放DNA可能受药物影响。研究者测试了一系列与血小板激活、特定组分转运有关的激动剂和抑制剂。

实验结果显示,经典的血小板激动剂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RAP)可显著减少血小板中的DNA,说明血小板激活后会释放DNA。

而两种强效血小板激活抑制剂,阿司匹林和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处理血小板,则会显著增加从血小板中提取到DNA的含量。

研究者发现,血小板激活主要涉及释放DNA,摄取DNA则是通过其他机制完成的。通过药物手段调节血小板截留DNA的能力,可以增加血小板中的DNA含量。

血小板当然也会捕获来自的DNA片段,而且相较红细胞等细胞有更强的选择性摄取能力,研究者猜测这可能与血小板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有关。

研究者在模式小鼠和前病变的人类患者中进行了检测,发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血小板DNA中的KRASG12D/BRAFV600E拷贝数要比血浆中更丰富。

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将血小板作为液体活检所需的cfDNA的来源,更稳定、富集度更高、更适合低丰度突变的检测。阿司匹林等药物则可提高血小板DNA含量,起到辅助的作用。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