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专家:解决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这一行业顽疾,必须对症下药

专家:解决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这一行业顽疾,必须对症下药

  导读:为了遏制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国家卫计委出台的《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回应,一些地方也出台了配套措施,然而,迄今为止公布“黑名单”的企业或单位寥寥无几。



医药黑名单不能浮于表面 需对症下药
  
  如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局规定将13种情形列入“黑名单”,涉及医疗机构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一年内被投诉并经查实违法行为两次或以上、因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被上级有关部门及媒体曝光或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等。
  
 
  再如重庆市近日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并公布了第一家行贿的医药企业信息,此次重庆公布的医药领域的“黑名单”,不仅有行贿者名单,而且有受贿者名单以及行贿受贿的金额。据统计,2013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共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问题3907件,2984人被追究责任;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377件,690人被追究责任,其中214人受到刑事处罚。
  
  虽然中央卫生部门一再要求公布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当事人名单,地方卫生部门也公布了若干规范性文件,但是真正披露商业贿赂当事人名单的寥寥无几。
  
  据分析,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其原因在于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条,斩不断理还乱,不从体制机制方面查找和解决问题,商业贿赂只会“抓了一批人,又有人前赴后继”。
  
  因此多名专家对记者表示,解决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这一行业顽疾,必须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卫生医疗投入不足、以药养医和药品定价机制不透明等源头问题。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