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将面临格局重造 麻醉药生产企业成为“大赢家” |
![]() |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11月25日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欲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由市场竞争形成药品价格。这份改革方案日前已经完成系统内的征求意见,开始向行业协会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从2015年1月1日起,国家拟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从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监管、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等四方面加强监管,发挥医保支付基准价的引导作用,使药品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从征求意见稿透露出的思路来看,发改委已打算和药价“决裂”,转而将相关职能交给医保部门,医保部门在药价改革后将充分扩权。
方案揭开面纱
根据征求意见稿,未来药品的形成机制基本如下:医保药品的价格由医保部门接手制定支付基准价,医院采购时围绕医保支付基准价谈判,加强医院的议价动力;专利药和中成药独家品种等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形成合理价格;血液制品、全国统一采购的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低价药等,基本上沿用现行的政策。
具体细则如下:第一,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第二,专利药品、独家生产的中成药等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建立多方参与价格谈判形成机制。第三,目录外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第四,一类精、麻药品,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第五,低价药品,按现行政策执行,仍继续执行日均费用上限标准控制。
此前业界预测,发改委今后虽然不准备再制定最高零售限价,但以前制定的价格可能还会被参考。但征求意见稿出乎业界预料,发改委似乎打算与药价“一刀两断”,在征求意见稿中,发改委建议废除原先制定的价格,此举意味着专利药单独定价和优质优价策略可能被更改,后续的地方招标规则也面临重新洗牌。这将对行业格局构成较大的冲击。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条款将带动进口药、单独定价药品和优质优价中成药降价,以后这些药品的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在多部门联合强制降价背景下,专利药、独家药品也将是降价的重要品种。
医保部门扩权
多位业内专家与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称,发改委虽然不再对具体价格“指手画脚”,但会迅速转向对价格行为的监管,将重点放在反暴利行为上,很快国家会出台反暴利方面的政策。征求意见稿所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国家层面下决心让医保支付价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认为,按国际经验,医保支付价分三组,一组为成分相同药品,一组为疗效相近药品,一组基于治疗价值,三组对应三个不同支付补偿水平,大多数仿制药在第一组,面临极低的支付价,第二组是仿制不多的原研、优质优价的仿制,第三组主要是专利药、创新药、独家名优中成药。因此,实施医保支付价后,大量低水平的仿制药将遭受较大冲击,第二组中的仿制不多的原研、优质优价的仿制将获得较好的支付价,第三组中的专利药、创新药、独家名优中成药将由与政府谈判获得理想的价格。
关于医保支付价格确定,目前在地方改革中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三明模式和重庆模式。三明以招标最低价确定医保支付价,而重庆则是倾向于建立高中低三种支付价。在超出支付价部分,三明是患者交钱承担,而重庆是超出医保支付价部分,由医院承担。
中国医药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三明模式是下策,而重庆则属于现实的中策。但是对于超出部分谁支付,广东天普药业首席执行官李翰明认为,高出医保支付价部分,若患者自付的话,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的产品将受影响。放开药价管制后,药品实际交易价格是否高出医保支付价,高出部分由谁承担,将会是直接影响药厂药品销售的关键因素。若高出部分由医院承担,那将是高价药的“灾难”。
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案还只是“一份匆忙的答卷”,“带着残缺的美”。因为医保部门扩权后,不仅手握制定医保药物目录的大权,还负责定价,这引来业界担忧。
两类药品将有涨价空间
一位业内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三明模式的医保支付模式将会被全国推广。照此计算,医药行业将面临格局重造,在这一轮洗牌中,血制品和麻醉药生产企业可能成为“大赢家”。
在医院采购的所有药品中,只有血制品与疫苗无需经过地方招标而直接进入医院销售。如果国家发改委放弃定价权,那么这两类产品确实可以由企业自主定价,无地方招标价格限制之忧。
“这两类企业可以依据成本和市场供需自由定价,将最先受益于药品价格制度的调整。”业内人士表示,“血制品刚需市场明确,但行业长期高景气度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产品未能依靠供求关系进行市场化定价,令行业内的公司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十分被动。”
事实上,血制品A股企业估值长期承压,龙头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的动态市盈率长期低于30倍。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人血白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企业都有能力生产;另一类是以凝血因子等为代表的小制品。由于血制品基本都被纳入基药目录,在过去两年,发改委曾两次上调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以10g/瓶人血白蛋白为例,提价前最高零售价为360元,提价后达到378元,提价幅度为5%,但相对血浆源的采集难度和成本提升,5%的价格涨幅并不能覆盖企业相关成本。
就在上周,浙江将人血白蛋白等7种血液制品移入供应紧张药品管理系统采购。血液制品价格放开后,因为供应紧张,存在涨价空间;而国家采购的一类疫苗,今年以来由于原料血清大幅涨价,药企利润大幅降低,价格放开后,上述龙头股等也将受益。医药网新闻
根据征求意见稿,从2015年1月1日起,国家拟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从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监管、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等四方面加强监管,发挥医保支付基准价的引导作用,使药品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从征求意见稿透露出的思路来看,发改委已打算和药价“决裂”,转而将相关职能交给医保部门,医保部门在药价改革后将充分扩权。
方案揭开面纱
根据征求意见稿,未来药品的形成机制基本如下:医保药品的价格由医保部门接手制定支付基准价,医院采购时围绕医保支付基准价谈判,加强医院的议价动力;专利药和中成药独家品种等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形成合理价格;血液制品、全国统一采购的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低价药等,基本上沿用现行的政策。
具体细则如下:第一,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第二,专利药品、独家生产的中成药等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建立多方参与价格谈判形成机制。第三,目录外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第四,一类精、麻药品,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第五,低价药品,按现行政策执行,仍继续执行日均费用上限标准控制。
此前业界预测,发改委今后虽然不准备再制定最高零售限价,但以前制定的价格可能还会被参考。但征求意见稿出乎业界预料,发改委似乎打算与药价“一刀两断”,在征求意见稿中,发改委建议废除原先制定的价格,此举意味着专利药单独定价和优质优价策略可能被更改,后续的地方招标规则也面临重新洗牌。这将对行业格局构成较大的冲击。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条款将带动进口药、单独定价药品和优质优价中成药降价,以后这些药品的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在多部门联合强制降价背景下,专利药、独家药品也将是降价的重要品种。
医保部门扩权
多位业内专家与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称,发改委虽然不再对具体价格“指手画脚”,但会迅速转向对价格行为的监管,将重点放在反暴利行为上,很快国家会出台反暴利方面的政策。征求意见稿所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国家层面下决心让医保支付价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认为,按国际经验,医保支付价分三组,一组为成分相同药品,一组为疗效相近药品,一组基于治疗价值,三组对应三个不同支付补偿水平,大多数仿制药在第一组,面临极低的支付价,第二组是仿制不多的原研、优质优价的仿制,第三组主要是专利药、创新药、独家名优中成药。因此,实施医保支付价后,大量低水平的仿制药将遭受较大冲击,第二组中的仿制不多的原研、优质优价的仿制将获得较好的支付价,第三组中的专利药、创新药、独家名优中成药将由与政府谈判获得理想的价格。
关于医保支付价格确定,目前在地方改革中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三明模式和重庆模式。三明以招标最低价确定医保支付价,而重庆则是倾向于建立高中低三种支付价。在超出支付价部分,三明是患者交钱承担,而重庆是超出医保支付价部分,由医院承担。
中国医药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三明模式是下策,而重庆则属于现实的中策。但是对于超出部分谁支付,广东天普药业首席执行官李翰明认为,高出医保支付价部分,若患者自付的话,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的产品将受影响。放开药价管制后,药品实际交易价格是否高出医保支付价,高出部分由谁承担,将会是直接影响药厂药品销售的关键因素。若高出部分由医院承担,那将是高价药的“灾难”。
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案还只是“一份匆忙的答卷”,“带着残缺的美”。因为医保部门扩权后,不仅手握制定医保药物目录的大权,还负责定价,这引来业界担忧。
两类药品将有涨价空间
一位业内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三明模式的医保支付模式将会被全国推广。照此计算,医药行业将面临格局重造,在这一轮洗牌中,血制品和麻醉药生产企业可能成为“大赢家”。
在医院采购的所有药品中,只有血制品与疫苗无需经过地方招标而直接进入医院销售。如果国家发改委放弃定价权,那么这两类产品确实可以由企业自主定价,无地方招标价格限制之忧。
“这两类企业可以依据成本和市场供需自由定价,将最先受益于药品价格制度的调整。”业内人士表示,“血制品刚需市场明确,但行业长期高景气度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产品未能依靠供求关系进行市场化定价,令行业内的公司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十分被动。”
事实上,血制品A股企业估值长期承压,龙头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的动态市盈率长期低于30倍。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人血白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企业都有能力生产;另一类是以凝血因子等为代表的小制品。由于血制品基本都被纳入基药目录,在过去两年,发改委曾两次上调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以10g/瓶人血白蛋白为例,提价前最高零售价为360元,提价后达到378元,提价幅度为5%,但相对血浆源的采集难度和成本提升,5%的价格涨幅并不能覆盖企业相关成本。
就在上周,浙江将人血白蛋白等7种血液制品移入供应紧张药品管理系统采购。血液制品价格放开后,因为供应紧张,存在涨价空间;而国家采购的一类疫苗,今年以来由于原料血清大幅涨价,药企利润大幅降低,价格放开后,上述龙头股等也将受益。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细胞·代谢》:心脑相连!华科大团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诱导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2025-05-13)
- 真实临床应用证实瑞维鲁胺为内脏转移mHSPC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5-13)
- 锐正基因重磅产品和平台亮相2025 ASGCT年会 (2025-05-12)
- 西妥昔单抗β临床Ⅲ期研究发表Nature旗下高分期刊,国产EGFR抗体药物有望改写结直肠癌治疗格局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乳酸调节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训练 (2025-05-12)
- 营养不良别忽视!最新研究发现: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帮肝脏类器官保住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蛋白 (2025-05-12)
- 《医疗东西网络贩卖质量治理规范》政策解读 (2025-05-12)
- 数智赋能 南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畛域立异利用 (2025-05-12)
- 对于进一步增强窘境儿童福利保证任务的意见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