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走出种牙认识误区 接受种牙前后注意事项及保养 |
![]() |
在长沙市口腔医院友谊路院(南院)创办周年之际,来自武汉、四川、广州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口腔医学院和湖南省市口腔医学方面的专家,共同就“口腔种植技术”、“牙周病与免疫”、“我国临床牙髓病治疗的现状”等专题,在长沙市口腔医院南院举行口腔医学学术论坛活动,同时,该院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举行合作签字授牌仪式,成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教学医院。
论坛上,针对媒体提出的如何走出种牙的认识误区、种牙有无风险、缺牙者人人都可接受种牙吗、种牙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及如何维护与保养等问题,专家一一作了回答。
种牙后嘴唇麻木,
误伤了血管神经
【临床病例】某女,40岁,在某牙科诊所种牙后,一直嘴唇麻木,随后来长沙市口腔医院检查,拍口腔CT片检查后,被诊断为下齿槽神经功能受损,能不能恢复,还有待治疗。
【专家分析】种牙如种树,可以修补缺失牙齿、恢复咀嚼功能、减少牙槽骨质吸收、预防邻牙倾斜、移位,以及促进消化、增强体质、保障人体健康。
“种牙后出现嘴唇麻木,实际上已经误伤到血管神经。”刘清辉指出,血管神经功能遭到损伤,嘴唇自然会出现麻木。
如此看来,种牙相对存在风险。“如果所选择的医生、技术、材料等不合格,则达不到种牙效果,甚至给种牙者健康造成损伤。”刘清辉称,医生未经正规化培训就进行种牙手术,好比开车没考到驾照就随意上路,风险随时都有。
其实,在2013年4月,卫生部已明文规定,关于种植牙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3个月的培训,并且要求拿满口腔种植继续教育学分;开展种牙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专用手术室、相应的X线检查与化验、种植牙设备、合格的材料;种牙手术有明确的等级分类,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才能做复杂的种牙手术。
种植体松动、牙龈红肿,消毒不严所致
【临床病例】某男,52岁,在医疗单位种牙后,导致口腔感染,随后出现种植体松动,牙龈红肿、疼痛,不得不拔掉种植牙。原因是消毒设备简陋,消毒程序不规范。
【专家分析】所谓种植牙,是有一颗类似钉状的金属种植体,在缺失牙原本位置上,把这根“钉子”埋植到牙槽骨内后,充当牙根的作用,再以此为基础镶上假牙。种植牙可像真牙一样,扎根在患者的口腔里,其生物力学原理相同,所以比传统镶牙更牢固。这是口腔医学科学发展的结果,自然惠及患者。
缺牙后为何一定要补上?刘清辉介绍,牙齿缺失后,直接损害了咀嚼功能,导致口腔一侧废用,而另一侧过度使用。况且,牙齿缺失后超过一定时间(一般为6个月),临近牙齿开始向缺牙间隙倾斜、移位。临近牙齿咬合关系紊乱,继发食物嵌塞,导致龋病、牙周病、咀嚼消化功能下降,影响人体营养吸收,危害身体健康。
“种牙手术时,若没有专门的消毒场地、设备,随时可给种牙者带来健康隐患。”刘清辉认为,种牙的硬件设施是否达标,有无专设的手术室、消毒设备、口腔X线拍片的设备,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合格等,这些元素都事关种牙成败,尤其与种牙者健康息息相关。
此外,“不得不拔掉再重新种植”的教训也提示,不能轻信夸张的广告宣传,不要贪图不现实、非客观的小便宜。应树立风险意识,避免因小失大。
种牙的年龄,最好在18周岁以上
【临床病例】某男,45岁,在个体牙科诊所种牙时,因手术医生操作紧张,不小心将种牙器械螺丝刀(3厘米左右)落入患者口腔、消化道,随后,患者又被迫在某医院进行“胃镜下取异物”手术。
【专家分析】“临床还有种植体掉入上颌窦的例子。因此选择正规医院、了解医生的资质,这对种牙者来说,是重中之重。”刘清辉提醒,种牙的年龄最好在18周岁以上,因为青少年的颌骨发育还没有完成、稳定,暂不宜接受种植术。身体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者,特别是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暂不宜种牙。
种牙所需时间,一般要3至6个月,其中治疗时间需4至5次,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
准备种牙的患者,先要进行全身性检查,确认没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有时还需化验血常规、血糖等,必要时须先进行一定的专业治疗。
口腔内也要行全面检查,种牙前辅助检查,如模型分析、X线检查,确定缺牙部位的骨量与血管、神经位置,必要时还需进行口腔CT检查。牙周病患者要进行系统性牙周治疗,龋齿需充填治疗,出现牙髓炎、根尖周炎需进行根管治疗。经查无误后,才可接受种植术。手术后,一般只需用口腔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无需住院。
种牙后,需定期维护,避免咬过硬的食物,发现不适和出现问题,须及时复诊,及时处理。避免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种植体松动、失败。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雷平在山东调研医疗东西注册治理和立异研发任务 (2025-07-09)
- Nature Genetics:DNA的3D折叠艺术!单细胞显微镜揭秘基因调控的“高速公路”与“指挥中心” (2025-07-09)
- 便秘救星来了!Food Res Int:2'-FL+双歧杆菌合生素,调节肠道功能与菌群,助力肠道畅通无阻 (2025-07-09)
- 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07-08)
- 主论坛嘉宾日程公布!梁琼麟/孙伟 /严俊等嘉宾出席,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8月29-30日即将开幕! (2025-07-08)
- Cell重磅:华人团队首次从iPSC构建出高度血管化的肺和肠道类器官,一作已回国加入中科院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3D打印可灌注血管化皮肤模型亮眼登场!自带"营养通道",模拟伤口愈合超给力,药物测试更靠谱 (2025-07-08)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黑龙江省集中带量推销药品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施行方案 (2025-07-08)
- 海南省印发《三医真实天下数据使用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