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外资药企调整自身业务机构 新兴市场前景可期 |
![]() |
家大业大也难操持,本报记者获悉,新一轮外资药企裁员潮正袭来,不少药企均表示将实施成本缩减计划。据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将通知美国员工,公司开始实施大规模成本削减计划,裁员数或达数百人;无独有偶,上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也在中国大刀阔斧裁减医药代表,涉及上千人,总监级高级管理人员在列。
与此同时,记者梳理发现,本土药企依然劲吹并购风,光今年上半年医疗业并购总额就达到300亿元。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正在整体转型升级,加上新版GMP等推动,促使药企为提前布局、争夺资源而不断进行资源整合。“从长远看,无论外资还是本土药企,依然期待中国市场前景。”文、记者涂端玉
葛兰素史克此番美国裁员数百人据悉是因为北美市场呼吸类药物销售额下滑。据了解,呼吸类药物一贯是葛兰素史克的主要盈利业务,而随着美国市场销售额的下降及新药物研发进度缓慢,葛兰素史克压力倍增。葛兰素史克的发言人拒绝就裁员传闻发表评论。但该发言人表示,公司正通过精简业务提高公司业绩,其计划转变成一个更加专注和低开支的企业。根据葛兰素史克缩减开支计划,公司将在未来3年中每年节省大约1.56亿美元。
此外,百时美施贵宝也在中国大幅裁减医药代表,公司回应证实了此传闻并表示属于“转型期”。近期,礼来、拜耳等公司也传出裁员传闻,但目前尚无官方回应。去年以来,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在内的外资药企都曾宣布裁员计划。
越来越多外资药企
正调整自身业务机构
“虽然大家认为医药是刚需,市场往往只增不减,但的确从一两年前开始,全球制药业都迎来了一波裁员风潮。而且药企会轻描淡写以调整、转型等带过。”对此,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有人认为不少外资巨头的专利到期是其裁员罪魁祸首,但实际上不仅仅于此,部分公司试图通过裁员保持增长势头;有的则是因为没有达到成本线而裁员;还有的可能边收购边裁员。其认为,越来越多外资药企在调整自身业务结构,裁员或招人举措自然会伴随剥离或收购业务而产生。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透露,随着一众外资药企去年先后接受了中国有关部门的调查,不少开始改变销售策略,同时遣散医药代表。“以往的路子行不通了,销售也变得谨小慎微,有的医药代表在岗等于赋闲,被炒后干脆跳槽,不愿再做医药代表。”该业内人士透露,外资药企在华逐渐褪去,挣业绩不再似往年那样轻松。
专家:
新兴市场前景可期
医药行业今年的重头戏仍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非医药企业也入场角逐,包括梅花生物、姚记扑克、亚太实业等纷纷涉猎其中。
而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介绍,明年预计增长为11%。“中国新兴市场依然前景可期。”该业内人士认为,裁员不能说明外资药企业绩一蹶不振,本土药企并购也并非毫无泡沫,很多都要静观后效。
看数据
并购: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医疗保健领域并购额总值约为300亿元,其中,并购已经完成的价值约为108.39亿元,未完成的价值189.91亿元。在这场并购热潮中,有52家上市药企公布了并购方案。
新版GMP认证:该认证促使不少中小企业争相竞卖。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仅有60%的制药企业通过了新版GMP认证,这意味着众多无法达标的企业将有意愿被收购。观察人士:“至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再加上有关医疗服务、养老保健、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也不时有政策利好诞出,所以整个行业都表现出热情高涨,二级市场并购重组不断升温。”医药网新闻
与此同时,记者梳理发现,本土药企依然劲吹并购风,光今年上半年医疗业并购总额就达到300亿元。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正在整体转型升级,加上新版GMP等推动,促使药企为提前布局、争夺资源而不断进行资源整合。“从长远看,无论外资还是本土药企,依然期待中国市场前景。”文、记者涂端玉
葛兰素史克此番美国裁员数百人据悉是因为北美市场呼吸类药物销售额下滑。据了解,呼吸类药物一贯是葛兰素史克的主要盈利业务,而随着美国市场销售额的下降及新药物研发进度缓慢,葛兰素史克压力倍增。葛兰素史克的发言人拒绝就裁员传闻发表评论。但该发言人表示,公司正通过精简业务提高公司业绩,其计划转变成一个更加专注和低开支的企业。根据葛兰素史克缩减开支计划,公司将在未来3年中每年节省大约1.56亿美元。
此外,百时美施贵宝也在中国大幅裁减医药代表,公司回应证实了此传闻并表示属于“转型期”。近期,礼来、拜耳等公司也传出裁员传闻,但目前尚无官方回应。去年以来,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在内的外资药企都曾宣布裁员计划。
越来越多外资药企
正调整自身业务机构
“虽然大家认为医药是刚需,市场往往只增不减,但的确从一两年前开始,全球制药业都迎来了一波裁员风潮。而且药企会轻描淡写以调整、转型等带过。”对此,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有人认为不少外资巨头的专利到期是其裁员罪魁祸首,但实际上不仅仅于此,部分公司试图通过裁员保持增长势头;有的则是因为没有达到成本线而裁员;还有的可能边收购边裁员。其认为,越来越多外资药企在调整自身业务结构,裁员或招人举措自然会伴随剥离或收购业务而产生。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透露,随着一众外资药企去年先后接受了中国有关部门的调查,不少开始改变销售策略,同时遣散医药代表。“以往的路子行不通了,销售也变得谨小慎微,有的医药代表在岗等于赋闲,被炒后干脆跳槽,不愿再做医药代表。”该业内人士透露,外资药企在华逐渐褪去,挣业绩不再似往年那样轻松。
专家:
新兴市场前景可期
医药行业今年的重头戏仍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非医药企业也入场角逐,包括梅花生物、姚记扑克、亚太实业等纷纷涉猎其中。
而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介绍,明年预计增长为11%。“中国新兴市场依然前景可期。”该业内人士认为,裁员不能说明外资药企业绩一蹶不振,本土药企并购也并非毫无泡沫,很多都要静观后效。
看数据
并购: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医疗保健领域并购额总值约为300亿元,其中,并购已经完成的价值约为108.39亿元,未完成的价值189.91亿元。在这场并购热潮中,有52家上市药企公布了并购方案。
新版GMP认证:该认证促使不少中小企业争相竞卖。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仅有60%的制药企业通过了新版GMP认证,这意味着众多无法达标的企业将有意愿被收购。观察人士:“至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再加上有关医疗服务、养老保健、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也不时有政策利好诞出,所以整个行业都表现出热情高涨,二级市场并购重组不断升温。”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雷平在山东调研医疗东西注册治理和立异研发任务 (2025-07-09)
- Nature Genetics:DNA的3D折叠艺术!单细胞显微镜揭秘基因调控的“高速公路”与“指挥中心” (2025-07-09)
- 便秘救星来了!Food Res Int:2'-FL+双歧杆菌合生素,调节肠道功能与菌群,助力肠道畅通无阻 (2025-07-09)
- 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07-08)
- 主论坛嘉宾日程公布!梁琼麟/孙伟 /严俊等嘉宾出席,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8月29-30日即将开幕! (2025-07-08)
- Cell重磅:华人团队首次从iPSC构建出高度血管化的肺和肠道类器官,一作已回国加入中科院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3D打印可灌注血管化皮肤模型亮眼登场!自带"营养通道",模拟伤口愈合超给力,药物测试更靠谱 (2025-07-08)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黑龙江省集中带量推销药品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施行方案 (2025-07-08)
- 海南省印发《三医真实天下数据使用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