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应加强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

应加强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


加强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对于增加和完善中药安全性检测方法,促进中药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乃至推进我国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染色剂突破安全性限制,将导致中药安全性质量问题的产生。据100医药医药招商网小编了解,国内外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控制日趋严格,中药安全性控制需加快发展。应通过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分类分步明确要求和加强管理,最终通过合理监管、专业化服务或规模化经营建立中药安全保障体系。我国中药农药残留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源头控制薄弱、过程控制缺乏和限量制订欠账多等方面。我们应在源头控制上,中药材种植环节由农业部门管理,农药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即使是大品种中药材GAP也尚在规范之中,大部分中药材仍非GAP种植,加上药农难以获得规范化指导,致使源头控制难度大,存在农药滥用和使用品种不明的现象。在过程控制上,从农副产品到药品,存在储藏、运输、生产、销售多个环节,涉及多部门的协调管理,尚缺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有效控制。对中药重金属问题,一是受环境影响,土壤、水质、空气、降水、施用化肥等多因素都能影响重金属含量;二是受过程控制影响,在种植、加工、储藏等各环节缺乏控制;三是品种监控薄弱,除了整体监控不力,还因部分药材具有特殊性,对具富集性的个别元素需进行专门研究;四是有非法掺假增重现象,个别元素含量异常超高。真菌毒素因其高毒性和致癌性,在国际上均为零容忍。中药材真菌毒素控制存在品种控制局限,除了黄曲霉毒素,其他还有许多毒素需引起重视和关注;同样也缺乏过程控制,在种植和储藏过程中一些特殊成分易感染;限量要求少的问题突出,不同基质药材易感染毒素也各不相同。染色剂安全控制方面,对于允许使用的着色剂的检测,尚缺乏基于辅料、化药相关质控方法的手段,而对中药材非法染色,则存在色素品种、检测中药材种类的局限,同时也缺少确证方法。亟待构建通用的色素测定平台,加强对辅料、化药、中药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我国中药材产业长期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研究,中药安全性残留问题不容乐观。与国际先进植物药或食品标准相比,有关限量规定和方法均为缺乏;过程管理中安全性目标基本缺失,企业主体责任需要加强;整体检测水平相对滞后,有待于进行全面的技术、理念培训;涉及不同部门的多线管理,缺乏有效合理的协调合作;同时,相关注册管理规定薄弱,安全性问题仍处于被动管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