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医疗“互联网+” 要谨慎对待患者隐私暴露之痛

医疗“互联网+” 要谨慎对待患者隐私暴露之痛

  医药网3月25日讯 刚生完孩子,就接到一连串的推销电话;手术还没做,先收到骗子冒充“主刀医生”索要红包的短信……如今,医疗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医疗大数据时代,患者信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应加强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隐私保护,正在推进中的分级诊疗、社区医疗,更加凸显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目前,清远医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分级诊疗和社区医疗,在就诊过程中,患者信息被出卖换取利益,这种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而云技术、大数据的应用,会使患者的个人信息更集中、更易得,一家“云医院”存在漏洞,无数患者的数据都将有被窃取的可能。

  医疗大数据的建立,的确给居民健康和医疗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隐私保护问题。随着医疗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数据泄露时有发生,进而带来患者隐私的泄露。数据泄露会危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孕妇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推销、诈骗等问题。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隐私泄露的危险,不仅仅限于泄露本身,还在于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于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与判断。如得到患者的某个检验指标,便可以对其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并对其下一步行为进行预判。

  由于医疗系统的特殊性,患者就诊涉及到从挂号到康复、从一家医院到另一家医院、从线下到线上等多条长链条,经手的人和可泄露的环节很多,任何一张处方或检查单,都能找到患者的疾病及身份信息。另一方面,患者的个人信息务求真实可靠,也更全面完整,几乎涉及到个人及家庭所有信息。

  作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加强隐私保护意识,主管部门应该推行职业道德教育,明确电子诊疗信息的用途,仅限于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若为了其他目的使用时,如科研、教学等,使用者应当告知患者。

  医疗系统做到“互联网+”固然值得期待,但基于健康隐私的特殊性,在开发互联网医疗时,应以忧患意识当先,把隐私保护的技术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患者的隐私暴露之痛同样需要解决。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