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降价规则的迷惑 什么推动药价脱缰? |
![]() |
医药网4月7日讯 继湖南、浙江众多药企大面积弃标后,医药领域寒风继续劲刮,向全国最低价看齐已不再是新鲜事。近期重庆药交所再添一项腰斩药价的利器,将之前业内众议颇多、史无前例唯低价论的安徽县级医院挂网价格进行采集和联动,突破了省标只参照其他地区省标的招采规则,再添了一项史无前例。
医药降价规则的迷惑
一时间企业困惑不断,疑虑不断,如此狂野而任性地制定各项挂网规则,全国省标最低价还不算,还要倒追到某一个地市、某些县级医院、某一家低价供货的医院和药店,医药企业未来营销如何来做?偶尔的报价失误和遭遇恶意投标允不允许企业纠正和生存?
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相关流程和设计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和制订中,主要宗旨即从药企继续压缩15%利润贴补医院,继续“以药补医”。省标降幅已达10%以上甚至更高,有多少产品有如此高的利润可供割肉?达不到企业就要关张,就要裁员?即使企业无奈认命,低价进入也缺乏销量保障,最终仍是死路一条,医药行业的投入产出和企业权益又如何保障?如此与行业和企业经营规律严重逆行、一刀切的武断政策实施后留下的只能是药价真正虚高的产品,反将众多质量和疗效更有保证的品牌药和新药一律驱逐出医院,导致企业停牌,产品灭亡,员工失去保障。
民众各项衣食住行近年来每年提价幅度至少10%~20%,唯独医药行业按兵不动。企业融资财务成本已在7%~10%甚至更高,硬件投资压力山大,原料提价势不可挡,研发和营销周期遥遥无期,在对药价问题大加指责时,是否考虑过众多药企如何生存?轰轰烈烈的房改以国家重金扶持房地产复兴为收场,将医改简单定位为药改,偏离实质和行业与企业经营规律,会否越改越偏,越改越高?能否请医改专家、议价专家负责将降了价的企业产品包销出去,帮企业给员工发工资?
以计划经济想象市场经济,以理论设想和发达国家经验代替其他行业实际运行规律和发展中国家治理方案,以行政干预代替行业沟通和对话,将一个行业的问题简单推卸给另一个行业,越用劲越偏离实质。
看病贵的真实内因
企业抱怨喊冤不断,民众意见颇多,医疗费用和药价究竟如何高起来的?如何能够专业化治理,而不是釜底抽薪、杀鸡取卵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式、理论化地进行药改?
1.医保费用形同公款消费,推动大医疗、大检验、大处方
国家不断增加医疗投入,实现医保共济医疗初衷良好。但由于对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和监管缺位,医保费用如同国企的公款消费,花着不心疼,花得越多医院和个人效益越多,变成唐僧肉,助推了医疗费用直线上涨。国家补贴部分尚不及一线城市的一次门诊费用。医疗费用的风筝早已飞得很高,靠降低药占比抑制上涨的理论设想最终只会让风筝脱缰飘到天际,只有正视医疗费用高的形成基础,全面控制和降低整体医疗费用才能将风筝拉回到地平线。
医药网新闻
医药降价规则的迷惑
一时间企业困惑不断,疑虑不断,如此狂野而任性地制定各项挂网规则,全国省标最低价还不算,还要倒追到某一个地市、某些县级医院、某一家低价供货的医院和药店,医药企业未来营销如何来做?偶尔的报价失误和遭遇恶意投标允不允许企业纠正和生存?
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相关流程和设计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和制订中,主要宗旨即从药企继续压缩15%利润贴补医院,继续“以药补医”。省标降幅已达10%以上甚至更高,有多少产品有如此高的利润可供割肉?达不到企业就要关张,就要裁员?即使企业无奈认命,低价进入也缺乏销量保障,最终仍是死路一条,医药行业的投入产出和企业权益又如何保障?如此与行业和企业经营规律严重逆行、一刀切的武断政策实施后留下的只能是药价真正虚高的产品,反将众多质量和疗效更有保证的品牌药和新药一律驱逐出医院,导致企业停牌,产品灭亡,员工失去保障。
民众各项衣食住行近年来每年提价幅度至少10%~20%,唯独医药行业按兵不动。企业融资财务成本已在7%~10%甚至更高,硬件投资压力山大,原料提价势不可挡,研发和营销周期遥遥无期,在对药价问题大加指责时,是否考虑过众多药企如何生存?轰轰烈烈的房改以国家重金扶持房地产复兴为收场,将医改简单定位为药改,偏离实质和行业与企业经营规律,会否越改越偏,越改越高?能否请医改专家、议价专家负责将降了价的企业产品包销出去,帮企业给员工发工资?
以计划经济想象市场经济,以理论设想和发达国家经验代替其他行业实际运行规律和发展中国家治理方案,以行政干预代替行业沟通和对话,将一个行业的问题简单推卸给另一个行业,越用劲越偏离实质。
看病贵的真实内因
企业抱怨喊冤不断,民众意见颇多,医疗费用和药价究竟如何高起来的?如何能够专业化治理,而不是釜底抽薪、杀鸡取卵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式、理论化地进行药改?
1.医保费用形同公款消费,推动大医疗、大检验、大处方
国家不断增加医疗投入,实现医保共济医疗初衷良好。但由于对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和监管缺位,医保费用如同国企的公款消费,花着不心疼,花得越多医院和个人效益越多,变成唐僧肉,助推了医疗费用直线上涨。国家补贴部分尚不及一线城市的一次门诊费用。医疗费用的风筝早已飞得很高,靠降低药占比抑制上涨的理论设想最终只会让风筝脱缰飘到天际,只有正视医疗费用高的形成基础,全面控制和降低整体医疗费用才能将风筝拉回到地平线。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