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公司真的陷入生产力危机吗? |
![]() |
许多行业分析师认为,当前制药产业已陷入“生产力危机”,因为该领域的研发投入迅速增长,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批准的分子药物数量却呈下滑趋势。
这种趋势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只不过最近几年才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1996年至2010年间,FDA新批准的分子药物的数量下滑了60%,而研发费用却增长了280%。
基于趋势,资助制药企业研发的资本市场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开始下滑。但同时,该期间内整体资本市场的估值却呈快速增长之势,意味着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提高。
下面这两张图展示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第一张显示的是,随着制药研发投入的增长,FDA新批准的分子药物的数量却呈下滑趋势。而第二张显示的是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的逐年增长。
这两种矛盾趋势可以通过使用“新的生产力衡量标准”来缓解:即行业成果所带来的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其实,当前的生产力衡量标准存在两面的误导:1)药物创新的结果应该用患者的健康值来衡量,而不是FDA批准的分子药物数量。换言之,如果一种药物能治疗所有的癌症,那要比100种新药治疗痤疮更具价值。2)所谓的“生产力危机”被夸大其词,因为这其中并未包括之前开发的分子药物被重新改善应用。
对当前药物进行完善属于“增量”创新。这类创新主要专注于新的疗法,能调整或拓展当前已发现的用途,而不是开发全新的分子药物。这种创新的裨益也是很多的,如改善的患者健康、轻松地药物管理、坚持服药,以及扩大药物使用范围等。
这种创新被当前的生产力衡量标准所忽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芝加哥大学近期对“增量”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如果将“增量”创新计入其中,则1980年至2009年间制药创新的生产力反而提高了30%。该增长主要得益于“增量”创新的推动。
下图就是“基于患者健康状况改善而定义”的医药创新生产力和“基于FDA批准的新分子药物数量而定义”的药物创新生产力的对比。事实上,日益改善的健康结果推动了企业利润的增长,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与这些企业市值的增长是一致的。
美国早期的HIV/AIDS治疗情况也说明了“增量”创新的重要性。1987年至1995年,11种新的分子药物被开发来治疗HIV/AIDS。但整体而言,这些药物的表现并不成功,因为患者被确诊后继续生存两年的可能性只有30%。此外,受副作用和经济负担的影响,坚持用药率也只有30%至50%。
到了1996年,“增量”创新出现。将之前的药物与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相结合后,患者被确诊后继续生存两年的可能性提高到60%。但同样,受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坚持用药率略微提高到55%至60%。
2000年,HAART疗法也得到了“增量”创新,通过与当前药物结合后,患者被确诊后继续生存两年的可能性提高到80%,坚持用药率提高到65%至70%。2006年,HAART疗法被联合疗法取代,推动坚持用药率提高到了85%。
HIV/AIDS治疗领域的“增量”创新凸显了这种创新模式的更广泛的系统价值,也是医疗创新领域的一个现代化奇迹。不能简单地把每一个小的创新视为“模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看不到这些小的进步,那么一个明明生产力在提升的市场,却被一些批评者认为是在倒退。
文章原标题:ShouldInvestorsPayAttentionToTheAllegedProductivityCrisesInPharma?
信源:奇点网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