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 |
王晓东近影(赵永新摄)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这,一直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所长王晓东的座右铭。
2004年4月,凭借在细胞凋亡领域的杰出成就,41岁的王晓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20多万留美人员中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作为一名华人科学家,无论走到哪里、有多大成就,祖国还是祖国。”2003年,他应邀回国创办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北生所。5年之后,由10位全球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指导委员对该所进行了实地评估,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研究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国际科研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席位。
2011年初,王晓东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发起创办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研发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短短几年,已有3个靶向型小分子新药在澳大利亚完成一期临床,所看到的疗效和副作用明显优于其它同类药物;1个免疫抗肿瘤新药已完成临床前研发,不久将在澳大利亚开展临床试验。
“研发抗癌新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晓东从事的细胞凋亡研究,旨在揭示细胞生长与死亡的规律,从而为癌症等疑难杂症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自1996年独立领导实验室至今,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被同行引用5万多次,获得多项重大突破。
但王晓东并没有因此满足。相反,他时常感到不安。
“因为我的研究与癌症有关,回国后经常有人问:你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王晓东说,“特别是近些年,亲朋好友中得癌症的越来越多,而多数癌症到了晚期基本上无药可治,患者只能等死。”他沉默片刻后说,“这些事让我深受刺激。理论和概念是治不了病的,研发抗癌新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让王晓东既兴奋而又忧虑的,是近年来全球抗癌新药研发的迅猛势头。“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国外在抗肿瘤新药研发方面进展迅速,在靶向药物和免疫抗肿瘤药物领域不断有新药上市。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这两类药物就像‘精巧炸弹’,疗效明显、可持续,而且副作用很小,许多患者获得了新生。”王晓东说,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薄弱,一些患者被迫通过走私购买价格昂贵的外国药,一个疗程的药费高达几十万元人民币。“如果长此以往,不仅对患者无法交代,我国的医药产业也将更加受制于人。”
心动不如行动。2011年初,他和具有十多年制药公司管理经验的美国企业家欧雷强筹资3200万美元,联手创办了百济神州。
“如果发现我们研发的新药没有国外的好,就坚决放弃”
公司成立之初,王晓东就和欧雷强达成共识:要做就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
怎样才能做到全球最好?王晓东的回答是:高打高举,不走寻常路——
投资1亿元人民币,从全球购置最好的仪器设备,建成世界一流的化学药物实验室和生物药物实验室;
不惜重金,从默沙东、辉瑞、强生等跨国企业中聘请了20多位管理、研发骨干,组建了150多人的高水平、多学科研发团队;
不单攻一个药物,而是瞄准国际前沿,从小分子靶向化学新药和大分子免疫抗肿瘤生物新药两路进发,同时布局10多个新药的研发……
最让王晓东骄傲的,是百济神州超强的药物检验能力。“我们组建了50多人的药检团队——即便是最知名的跨国制药企业,也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人做药检。”王晓东告诉记者,“这样我们就能够在药物研发的每个阶段都进行检测,结果不好的就停掉,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少走弯路。与此同时,国外最新的药物专利发表后,我们很快就能进行解析,并跟自己正在开发的药物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我们研发的新药没有国外的好,就坚决放弃,重新设计新的药物。”
“晚期肺癌的生存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澳大利亚的一位患者吃我们的药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
深厚的科学背景、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科学的研发策略,使百济神州的新药研发很快“开花结果”。他们研发的两个靶向型药物BGB-283、BGB-290,引起了德国老牌制药企业默克的极大兴趣。2013年11月,经过严格的考察、检测、评估,默克旗下的生物制药公司雪佛兰与百济神州签署协议,出资5亿美元购买了这两个药物的海外市场开发权,创造了我国新药研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更让王晓东高兴的,是这两个药物和另外一个靶向药物BGB-311均已在澳大利亚完成了一期临床。临床结果显示,这3个药物分别对黑色素瘤、卵巢癌、淋巴肿瘤等多种癌症疗效显着,而且副作用很小,明显优于同类其他药物。
“参加临床试验的84位病人都是处于癌症晚期、生命垂危的患者,服用我们的药物后,病情或者得到控制、或者明显好转。”王晓东告诉记者,“晚期肺癌的生存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澳大利亚的一位患者吃我们的药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此外,免疫抗肿瘤药物BGB-317也完成了临床前研发,其潜力优于美国的两个同类新药。“BGB-317将于6月初在澳大利亚的5家医院开展临床,在美国的临床试验也将很快进行。”王晓东说。
“我唯一感到难受的,是我们研发的新药不能很快让国内患者用上”
5月13日,百济神州完成第二轮融资,来自美国华尔街的3家生物科技投资基金和国内的高瓴、中信产业基金,为其注资9700万美元。加上2014年的第一轮融资,百济神州已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获得2亿美元投资——对于新药尚未上市的企业来说,如此高额的融资在国内还找不出第二家。
“当然,我们也有难过的时候。”王晓东笑着说,新药研发不仅烧钱,而且风险极高,设计、生产、工艺开发……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项目就前功尽弃。“我们开始研发的四五个项目都失败了,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有1万多块钱。多亏了欧雷强满世界借钱,才度过了难关。”
“困难对我来说不是问题。”王晓东说,“我唯一感到难受的,是我们研发的新药不能让国内患者很快用上。”
原来,BGB-283等3个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是在国内和澳大利亚同时递交的。结果,后者在5个工作日内就批准了,国内则一直在“排队”。据介绍,由于我国药品临床试验审批过程异常缓慢,这3个新药在国内至今尚未获准开展临床。进展最快的BGB-283,光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光“排队”就花了1年多,到今年2月才进入评审,最快要到下半年才能开展一期临床。其余两个药物还在“排队”,不知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进入评审。
“我一位朋友的妈妈是甲状腺癌晚期,他得知BGB-283在澳大利亚的临床结果后,恳切希望能用我们的药,并一再表示‘自愿用药、后果自负’,但我实在没法给——这个药在国内的临床试验都没做,我给他就是犯法。”王晓东很无奈,“明知道我们研发的新药能治他妈妈的病,但却不能给人家用,你说难受不难受?”
让他稍觉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药检部门的重视。前不久,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领导专程到中关村调研,听了王晓东的反映后,当即表示要认真研究。
“这三个新药在国内获准上市后,我们愿意以大众能承受的价格销售。”王晓东说,“一方面我们的研发成本可以通过海外市场弥补,同时这也是我们创办公司、研发新药的初衷——让国内癌症患者用上全世界最好的国产新药。”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山东政协委员献策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2025-01-22)
- 全国中药注册治理和质量平安监管任务会议召开 (2025-01-21)
- 国度医保局等部分将赴上海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 (2025-01-21)
- 2025年,医保将有这些新福利 (2025-01-21)
- “航空医疗转运”价钱名目开端落地,高空医疗救护开启本质性停顿 (2025-01-21)
- 若何打造西医药旗舰家当?云南省代表委员齐支招 (2025-01-21)
- 推动医疗机构间查看测验成果互认 从这些名目动手 (2025-01-21)
- 浙江察看:补齐农村医疗短板,共富何故更有感? (2025-01-17)
- 国度医保局: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向流通链下游延伸 (2025-01-17)
- 吉林省力推优质医疗资本下沉 庶民便捷就医得实惠 (2025-01-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