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震惊!网上过半保健信息是假的

震惊!网上过半保健信息是假的

  网络成了不少人的家庭医生,不少人希望可以通过网络达到足不出户便可百治百病,在当下,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虽然不能治病,但是大家依旧还是期望,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健康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保健信息。人民在线总编辑祝华新指出,网上的保健信息不能全信,“如今网络虚假信息,其中大半为健康保健类。”
  现状:保健信息需求大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就决定了我们的将要面临着诸多挑战,医疗就是其中一个大问题。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陶茂萱指出,我国2014年的门诊人数达76亿,一人平均每年到医院就诊六次。而2014年住院人次高达2亿。
  “另外,我国已经诊断出来的慢病发病率大概有2.6亿,其中高血压大概达到1.6亿,糖尿病1.14亿,如果再加上癌症患者,这个数字远远超过3亿。”陶茂萱这样说。仅仅是查出来的病例就已经让我们感到棘手,加上那些已经患病但仍未被查出的人数,着实让人感到焦虑。
  据百度发布的数据显示,医疗健康日搜索用户2600万,疾病相关日搜索超过1500万,医院相关日搜索超过300万,从而可以看出,过敏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保健,保健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问题:发布信息门槛低
  “隔夜菜致癌”、“吃微波炉加热的食物易致癌”、“红枣、红糖最补血”、“用手机上网,强辐射能致癌”……这样的养生信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传来传去,让人眼花缭乱,有的还冠以“偏方”、“秘方”等字眼。很多人不懂养生知识,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点击几下,轻松传播,使得很多虚假信息四处传播。
  数据显示,全国报纸2000家,全国杂志1万家,但是今天微信公众号多达1000万家,而且每天还在增长25000家。这说明大部分的微信公众号都是私人注册管理的,这一部分人发布的信息是否可信值得商榷。祝华新指出,“微信降低了网络表达的门槛,谁都可以在这上面发布信息,所以网络传播的保健信息不能全信。”
  “智能手机用户每人每天看150次手机,除了睡觉每6分半钟看一次手机,我们已经到了低头经济的时代。”祝华新如是说。就在这150次的低头看手机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已经吸收了不少不科学的保健信息。
  期望:医疗信息传播应提高门槛
  尽管网络谣言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但不能因噎废食,“如果利用好互联网,将互联网和健康更好的融合,可以大大的提高慢病的管理效率。”陶茂萱表示,利用网络传播科学健康的知识,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祝华新指出,互联网发展进入了众生喧哗的时代,但是互联网信息传播应该设立一定的专业门槛。在医疗、司法这样的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来提供专业知识、专业经验,避免互联网误导公众。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