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检测步入千元时代 精准医疗迎来风口期 |
![]() |
医药网9月7日讯 中国精准医疗正迅速迎来一次大规模“跳涨”。
7月29日,央视大篇幅报道了“精准医疗”这一时下热门话题,并透露:中国正在筹建自己的人群全基因组数据库和样本库,为精准医疗奠定基础——这一消息被认为是行业政策进一步开闸的明确信号。
7月31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下达关于印发《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市场分析认为,官方技术的指南发布意味着基因检测及精准医疗技术开始得到实质性开展。
癌症检测井喷
看上去,中国的基因检测似乎就要准备弯道超车。
最近,滴滴专车的用户有机会享受一项很潮的服务——坐在车里,只需要5分钟完成基因检测,就能知道自身包括遗传性肿瘤、健康风险、罕见遗传病、体质特征等在内的多达148项结果。
这些配备了专人检测的“基因专车”分布在“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所在的多个城市内,包括广州、成都、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它们既是互联网专车最新的应用场景,也是滴滴快的公司对于移动医疗和健康领域的明确探索方向。
根据世卫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全球癌症病例增长快速,从2012年的1400万人到2025年的1900万人和2035年的2400万人,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而基因检测则被《时代》杂志评选为“50项最重要发明”榜首,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最先进的癌症检测技术。
来自BCCResearch的咨询预测数据,2013年全球精准治疗市场总值已达4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一市场将于2018年达到117亿美元规模。
不仅如此,事实上,以美国市场为代表,政府扶持的基因检测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这项高科技的迅速“落地”——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费用,从最早期的30亿美元,到乔布斯时代的20万美元,到1000美元的“千元测序”时代,以及备受争议但仍迅速发展的23andME公司的99美元测序,快速的技术更迭和成本降低使得这项技术越来越亲民化。
近期,博奥颐和升级后的基因检测套餐正式推出,始自“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的这项疾病风险评估项目,在科研立项时曾被称为“中国人健康蓝卡计划”——无需空腹,只抽取三到四毫升静脉血,就可检测中国人常见的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基因,预测患病风险,使受检者提前获知13大类150种慢性复杂疾病的隐患,规避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指导安全用药。
而由于博奥颐和母公司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特殊身份,这次基因检测产品的推出,也成为这一高政策管制性市场全面放开的清晰信号。
事实上,今年4月,博奥颐和就与京东金融特别推出了针对女性高发的四项肿瘤基因检测众筹活动,设有1元、599元、1799元、2499元、4299元、9799元和“无私奉献”7种套餐。只要支持者选购自己喜欢的套餐就能获得博奥颐和提供的基因检测服务,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人体说明书”,可以准确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否存在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潜在患病风险,并依此调整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外在因素,预防、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在短短10天之内,已经成功筹集金额超8万。
“总体来说,我们接触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于基因检测和精准医学接受度越来越高,而且大家心态比几年前要好很多,都愿意去尝试和了解,这也跟整个中国的健康观念开始出现变化有非常大的关系。”博奥颐和总裁王国青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8月,以创新药研发为主要业务的绿叶制药(02186.HK)宣布进入精准医疗,收购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VelaDiagnostics——后者的基因测序技术未来将与绿叶现有业务领域产生协同效应,形成从诊断到治疗的精准医疗全产业服务。
此前不久,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天使投资人王刚投资北京基云惠康科技有限公司——而后者正是一家专注于人全基因组数据处理、解读与应用的初创公司。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计划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更是再度引爆这一领域的投资热情。
尽管市场快速发展,但王国青告诉记者,现阶段小公司很多,在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也并不尽如人意。
医药网新闻
7月29日,央视大篇幅报道了“精准医疗”这一时下热门话题,并透露:中国正在筹建自己的人群全基因组数据库和样本库,为精准医疗奠定基础——这一消息被认为是行业政策进一步开闸的明确信号。
7月31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下达关于印发《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市场分析认为,官方技术的指南发布意味着基因检测及精准医疗技术开始得到实质性开展。
癌症检测井喷
看上去,中国的基因检测似乎就要准备弯道超车。
最近,滴滴专车的用户有机会享受一项很潮的服务——坐在车里,只需要5分钟完成基因检测,就能知道自身包括遗传性肿瘤、健康风险、罕见遗传病、体质特征等在内的多达148项结果。
这些配备了专人检测的“基因专车”分布在“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所在的多个城市内,包括广州、成都、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它们既是互联网专车最新的应用场景,也是滴滴快的公司对于移动医疗和健康领域的明确探索方向。
根据世卫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全球癌症病例增长快速,从2012年的1400万人到2025年的1900万人和2035年的2400万人,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而基因检测则被《时代》杂志评选为“50项最重要发明”榜首,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最先进的癌症检测技术。
来自BCCResearch的咨询预测数据,2013年全球精准治疗市场总值已达4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一市场将于2018年达到117亿美元规模。
不仅如此,事实上,以美国市场为代表,政府扶持的基因检测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这项高科技的迅速“落地”——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费用,从最早期的30亿美元,到乔布斯时代的20万美元,到1000美元的“千元测序”时代,以及备受争议但仍迅速发展的23andME公司的99美元测序,快速的技术更迭和成本降低使得这项技术越来越亲民化。
近期,博奥颐和升级后的基因检测套餐正式推出,始自“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的这项疾病风险评估项目,在科研立项时曾被称为“中国人健康蓝卡计划”——无需空腹,只抽取三到四毫升静脉血,就可检测中国人常见的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基因,预测患病风险,使受检者提前获知13大类150种慢性复杂疾病的隐患,规避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指导安全用药。
而由于博奥颐和母公司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特殊身份,这次基因检测产品的推出,也成为这一高政策管制性市场全面放开的清晰信号。
事实上,今年4月,博奥颐和就与京东金融特别推出了针对女性高发的四项肿瘤基因检测众筹活动,设有1元、599元、1799元、2499元、4299元、9799元和“无私奉献”7种套餐。只要支持者选购自己喜欢的套餐就能获得博奥颐和提供的基因检测服务,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人体说明书”,可以准确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否存在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潜在患病风险,并依此调整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外在因素,预防、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在短短10天之内,已经成功筹集金额超8万。
“总体来说,我们接触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于基因检测和精准医学接受度越来越高,而且大家心态比几年前要好很多,都愿意去尝试和了解,这也跟整个中国的健康观念开始出现变化有非常大的关系。”博奥颐和总裁王国青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8月,以创新药研发为主要业务的绿叶制药(02186.HK)宣布进入精准医疗,收购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VelaDiagnostics——后者的基因测序技术未来将与绿叶现有业务领域产生协同效应,形成从诊断到治疗的精准医疗全产业服务。
此前不久,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天使投资人王刚投资北京基云惠康科技有限公司——而后者正是一家专注于人全基因组数据处理、解读与应用的初创公司。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计划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更是再度引爆这一领域的投资热情。
尽管市场快速发展,但王国青告诉记者,现阶段小公司很多,在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也并不尽如人意。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防备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危险 两部分宣布提示 (2025-07-0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