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首部中医药法初审:不少公立医院难觅中医门诊

首部中医药法初审:不少公立医院难觅中医门诊

  医药网12月24日讯 今年以来,中医药行业利好因素不断。12月21日,我国首部《中医药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正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这是继年初《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奖后,中医药界又一大事。我认为首部中医药法有望解决目前行业面临的困难。”

  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年来中医药行业收入一直在增长,但长期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医药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例如,2014年批准上临床的中医药只有28个,批准上市的也只有11个,远远低于西药水平。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昨日发表评论称,中医药表现弱化,最危险的是中医在医疗市场尤其是在公立医疗机构中,几乎已经没有地位,甚至没有位置,很多三级医院连中医门诊都没有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一直缺少中医药的专门法律,很多标准都是挪用西医,难以符合中医的特点。首部中医药法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对行业来说是利好的。”

  行业准入门槛或将放宽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发源国,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中医药法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对《中医药法》立法情况介绍中表示,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斯里兰卡、韩国等54个国家已有传统医学的专门法律,对我国形成倒逼机制。

  黄建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从国外的传统医学立法来看,主要包括医药的注册和审批、医师的执业资格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三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中医药法,在这些方面直接挪用西医的标准,不符合我国中医药的特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立法说明中也表示,现行医师管理、药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一些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无法通过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萎缩明显;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比较单一,人才匮乏;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传承、发展面临不少困难。

  黄建银向记者解释,我国有些中医医师是通过师带徒、家族内部传承等方式学习中医知识的,对这部分人是否应该获得医师资格一直是个争论焦点。

  此外,记者注意到,目前中药在审评一节也存在通过率低的难题。数据显示,2014年获批的501个新药批文中,中药只有11个,仅占2.19%。2009年中药批准上临床的数量有81个,批准上市的有93个。

  业内人士表示,中药审批难,可能导致中药面临边缘化的局面。

  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曾表示,由于传统中药基础性研究仍很薄弱,在药效机理、副作用等方面缺乏科学依据。同时,中药获批难,还在于一些企业申请的药方大同小异,重复较多。

  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中药的审批模式主要以西药的模式为主,中药要开发为成药,须经药效评价,建立动物模型。而以西药审批评价套用在中药上,不符合中药的特点,也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从《草案》内容看,实际上部分降低了中医药行业的准入门槛。例如,《草案》提出,对“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省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医师资格。并且,《草案》将中医诊所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