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健康 > 研究发现:全球六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

研究发现:全球六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

癌症是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多种疾病的通称。使用的其它术语为恶性肿瘤和赘生物。癌症的一个定义特征是快速产生异常细胞,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可侵袭身体的毗邻部位和扩散到其它器官,后者被称之为转移。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

 

癌症是全球一个主要死亡原因,在2012年造成820万人死亡。 癌症的主要种类为:肺癌(159万例死亡)、肝癌(74.5万例死亡)、胃癌(72.3万例死亡)、结肠直肠癌(69.4万例死亡)、乳腺癌(52.1万例死亡)、食道癌(40万例死亡)等。

全球六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

癌症源自一个单细胞。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要经过多阶段过程,但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通常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基因因素和三种外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外部因素包括:

1.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2.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种饮水污染物);

3.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属下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其实是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发炎”。

在导致人体癌变的感染中,最主要的有4种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它们主要引起胃癌、肝癌与子宫颈癌等,最初都可能表现为炎症,如胃炎、肝炎等。

专家表明,仅这四种病原体,就导致一年内全球近200万人患上了癌症。

癌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吸烟、酒精使用、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主要癌症危险因素。一些慢性感染也是癌症的危险因素,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具有主要影响。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一些种类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别增加罹患肝癌和宫颈癌的风险。感染艾滋病毒大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如宫颈癌。

三分之一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腾湃医疗首席科学家、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教授、广东省靶向肿瘤干预与防控研究院院长、国际靶向治疗学会副主席张积仁教授提到,中国人对癌症的认识有一个最大的误区,那就是认为癌症等于死亡。他说,其实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延长生命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将癌症列为慢性病,而不是大家认为的突发性死亡疾病。他强调人们一定要注意疾病的预防。人们有病与没病之间一定有个过程,有个灰色地带。如果是在这期间注意生活的细节,调整生活的方式,让生活变得规律起来就能不生病。同时,他提到,癌症的预防要从源头抓起,比如当及早发现并根据最佳做法进行治疗时,乳腺癌、宫颈癌、口腔癌和结肠直肠癌等一些最常见类型癌症的治愈率较高。

 

张积仁教授

2015年,医学专家在癌症防治研究方面有了重大突破——TE-PEMIC慢病绿色预防医疗体系诞生,该技术是由腾湃健康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张积仁教授联合各界医学专家共同创立,TE-PEMIC新技术出炉将为防治癌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据悉,TE-PEMIC慢病绿色预防医疗体系是通过健康评估和分子、蛋白、细胞等的检测,建立健康预警机制,靶向排除人体的细胞生长内环境中变性及不稳定蛋白、体内残留的外源性环境毒素、蓄积的内源性代谢毒素、免疫抑制因子和慢性炎性因子、致癌食品添加剂、致癌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从根本性的阻断癌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再以代谢平衡为目的加以营养干预,以控制长期风险为目的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管理和干预。

 

张积仁教授与国际医学专家学术交流

大量文献证实,循环肿瘤DNA、癌细胞突变(体细胞突变)等可以作为分子层面的癌症预警指标,人体内的外源性环境毒素(如重金属、农药、化合物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

而对于TE-PEMIC慢病绿色预防医疗体系的依据,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医院认证临床顾问、DNV GL医疗美国首席标准开发官Cathie Abrahamsen也表示,是基于在疾病预防中,人类对疾病的分子预警技术已经开始应用,维护分子、细胞的正常功能环境在疾病超早期预防中的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预防医学研究者所证实。

可以预见,未来,癌症早筛和慢病预防对重疾治疗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而以分子预警技术为基础的TE-PEMIC慢病绿色预防医疗体系对癌症治疗与干预或许将起到关键作用。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