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大仿制药厂受困中国原料药短缺 环保一刀切影响几何? |
![]() |
小编推荐会议:新药研发“推新选优”项目路演活动
近日,德国仿制药大亨史达德东南欧业务负责人RonaldSeeliger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环保督查力度持续加大,导致大量原料药厂被关闭,因而这些原料药厂向史达德的产品交付被中断,这对于依靠中国原料药的史达德来说,影响极大。
近二十多年来,全球原料药生产中心逐步从欧美转移至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随着全球原料药生产转移以及国内医药市场需求增长,我国原料药产量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化学原料药产量达328.9万吨,较2000年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12%(同期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约19%)。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统计,2017年原料药出口29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1%,占到西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82.12%。受环保趋严、上游货源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客观因素影响,2017年上半年原料药出口呈现量减价增的趋势,下半年出口量复苏,出口金额增长明显。
目前,我国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解热镇痛等大宗原料药占据了国际市场主导地位,很多品种几乎全部由中国企业生产。
1-欧洲市场受波及
此前,曾有消息称2017年中国关闭了40%的生产基地以检查环保标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早些时候曾报道,超过80000家工厂因污染排放问题遭到罚款或是刑事处罚,检查小组在数十个省份进行滚动检查,而由此导致了中国向外产品供应的中断。
“确实,中国大量原料药厂关闭,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史达德正在寻找更多的产品,以更优的成本、质量和供应来完成生产。”RonaldSeeliger如是说。
毫无疑问,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中国原料药生产与全球医药行业的关系日益紧密。
2016年,齐鲁制药厂房爆炸。而与在国内由爆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是,这次爆炸同样波及到了德国市场,带来的则是药品短缺。
根据德国联邦药物与医疗器械研究所的表述,由于发生爆炸的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出口抗生素哌拉西林,因此德国面临着哌拉西林及其固定剂量组合产品(哌拉西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供应短缺。甚至基于《德国药品法》,联邦主管当局彼时有权暂时允许使用没有经过德国许可的药品。
欧洲GMP研究机构ECA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德国太过依赖于中国单一厂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出现例如像这次爆炸一样的意味事故或者GMP出现不符合的情况,即使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供应链也会遭到重击。
据悉,德国当局已经在研究减少日后可能出现类似风险的方法。此外,关于如何确保某些依赖生产的安全性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除了欧洲市场外,2018年初印度政府将包括齐鲁制药两家子公司、广州白云山等在内的8家中国原料药企业列入“黑名单”,有观点认为,不排除受紧张局势而引发贸易战的可能,其中印度对来自于中国的原料药过度依赖有可能成为一个主要诱因。
2-一刀切
近年来我国环保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同时,关于环保该不该对原料药企一刀切也成为讨论重点。
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大大提高了环境违法处罚力度,并严格民事追偿,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6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2017年《环境保护税法》发布,同年8月,环保部等部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在制定完善法规、政策的同时,环保部门加大了监督执法力度,2016年以来,已经组织实施了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并在2017年2月对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开展了空气质量专项督查。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我国原料药生产供应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作为污染较大的行业,原料药正在承受愈来愈大的环保高压。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环保治理,而一些管理不善、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则面临限产或停产。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医药中间体是由中小化工厂生产,一些小厂关停也影响了下游原料药的产量。原料药的减产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环保变相“去产能”,使长期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原料药出现了价格整体上涨的态势,部分产品出现供应紧缺。
在环保、安全监管方面,很多政策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不区分真实的环境、安全影响因素,也不给企业足够的整改机会和时间,对原料药行业和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京津冀周边是我国原料药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如大量原料药企业整个采暖季停产,不仅对企业经营影响巨大,也不利于保障下游制剂生产供应。安全方面,在一些重大活动期间,政府部门为化解安全压力,要求或劝说有安全风险的行业停产,有的原料药企业停产长达两个月以上,影响了稳定生产供应和开工率。
报告认为,环保安全监管要坚持两个结合,强化政府监管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政策管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坚持严标准,限期达标,又要给予企业整改缓冲期,促进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的过程中,走上“近零排放”和绿色生产的轨道。在监管方面应科学制定方案,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应尽快出台《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使企业按标准治理,达标排放,合法生产,而不是简单地要求采暖季所有VOCs工序停产。另外要重视区域公平,目前不同省份在环保、安全监管方面尺度不一,造成了规范地区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物谷Bioon.com)
温馨提示:87%用户都在生物谷APP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天天精彩!医药网新闻
近日,德国仿制药大亨史达德东南欧业务负责人RonaldSeeliger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环保督查力度持续加大,导致大量原料药厂被关闭,因而这些原料药厂向史达德的产品交付被中断,这对于依靠中国原料药的史达德来说,影响极大。
近二十多年来,全球原料药生产中心逐步从欧美转移至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随着全球原料药生产转移以及国内医药市场需求增长,我国原料药产量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化学原料药产量达328.9万吨,较2000年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12%(同期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约19%)。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统计,2017年原料药出口29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1%,占到西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82.12%。受环保趋严、上游货源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客观因素影响,2017年上半年原料药出口呈现量减价增的趋势,下半年出口量复苏,出口金额增长明显。
目前,我国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解热镇痛等大宗原料药占据了国际市场主导地位,很多品种几乎全部由中国企业生产。
1-欧洲市场受波及
此前,曾有消息称2017年中国关闭了40%的生产基地以检查环保标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早些时候曾报道,超过80000家工厂因污染排放问题遭到罚款或是刑事处罚,检查小组在数十个省份进行滚动检查,而由此导致了中国向外产品供应的中断。
“确实,中国大量原料药厂关闭,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史达德正在寻找更多的产品,以更优的成本、质量和供应来完成生产。”RonaldSeeliger如是说。
毫无疑问,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中国原料药生产与全球医药行业的关系日益紧密。
2016年,齐鲁制药厂房爆炸。而与在国内由爆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是,这次爆炸同样波及到了德国市场,带来的则是药品短缺。
根据德国联邦药物与医疗器械研究所的表述,由于发生爆炸的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出口抗生素哌拉西林,因此德国面临着哌拉西林及其固定剂量组合产品(哌拉西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供应短缺。甚至基于《德国药品法》,联邦主管当局彼时有权暂时允许使用没有经过德国许可的药品。
欧洲GMP研究机构ECA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德国太过依赖于中国单一厂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出现例如像这次爆炸一样的意味事故或者GMP出现不符合的情况,即使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供应链也会遭到重击。
据悉,德国当局已经在研究减少日后可能出现类似风险的方法。此外,关于如何确保某些依赖生产的安全性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除了欧洲市场外,2018年初印度政府将包括齐鲁制药两家子公司、广州白云山等在内的8家中国原料药企业列入“黑名单”,有观点认为,不排除受紧张局势而引发贸易战的可能,其中印度对来自于中国的原料药过度依赖有可能成为一个主要诱因。
2-一刀切
近年来我国环保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同时,关于环保该不该对原料药企一刀切也成为讨论重点。
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大大提高了环境违法处罚力度,并严格民事追偿,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6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2017年《环境保护税法》发布,同年8月,环保部等部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在制定完善法规、政策的同时,环保部门加大了监督执法力度,2016年以来,已经组织实施了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并在2017年2月对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开展了空气质量专项督查。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我国原料药生产供应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作为污染较大的行业,原料药正在承受愈来愈大的环保高压。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环保治理,而一些管理不善、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则面临限产或停产。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医药中间体是由中小化工厂生产,一些小厂关停也影响了下游原料药的产量。原料药的减产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环保变相“去产能”,使长期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原料药出现了价格整体上涨的态势,部分产品出现供应紧缺。
在环保、安全监管方面,很多政策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不区分真实的环境、安全影响因素,也不给企业足够的整改机会和时间,对原料药行业和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京津冀周边是我国原料药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如大量原料药企业整个采暖季停产,不仅对企业经营影响巨大,也不利于保障下游制剂生产供应。安全方面,在一些重大活动期间,政府部门为化解安全压力,要求或劝说有安全风险的行业停产,有的原料药企业停产长达两个月以上,影响了稳定生产供应和开工率。
报告认为,环保安全监管要坚持两个结合,强化政府监管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政策管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坚持严标准,限期达标,又要给予企业整改缓冲期,促进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的过程中,走上“近零排放”和绿色生产的轨道。在监管方面应科学制定方案,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应尽快出台《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使企业按标准治理,达标排放,合法生产,而不是简单地要求采暖季所有VOCs工序停产。另外要重视区域公平,目前不同省份在环保、安全监管方面尺度不一,造成了规范地区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物谷Bioon.com)
温馨提示:87%用户都在生物谷APP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天天精彩!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