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30家新三板药企晒业绩 医药研发独角兽盈利超亿 |
![]() |
医药网3月30日讯 3月29日,荣恩集团、长兴制药、东方明康等医药挂牌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至此,包括已披露业绩快报和业绩预告的公司,截至3月29日,已有130多家新三板医药公司披露了去年业绩情况。受益行业持续复苏,超八成新三板医药公司2017年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
八成以上去年营收增长
上述130多家披露去年业绩的新三板医药公司,超过八成营收增长,超过六成盈利增长。
除了增速明显,不少医药挂牌公司已经步入规模生产。在披露2017年业绩的医药类公司中,至少75家公司的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天士力旗下医药商业公司天士营销目前以总营收98.48亿元位居医药公司营收榜首位,位居已披露业绩的新三板公司的第三位。成大生物、合全药业、原子高科等盈利超亿元的制药公司,目前跻身新三板公司盈利前百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药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复苏和政策推动。安信国际证券、川财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认为,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颁布、鼓励创新药和仿制药发展政策颁布、两票制执行等多项政策,推动了医药领域整体发展。
医药研发、流通类公司具规模优势
截至3月29日,新三板市场共有676家医药类公司,其中包括253家医药研发企业、70家中药生产公司、160家医疗器械公司、36家保健护理企业、95家医药商业公司和62家医疗服务公司。
前述研究机构认为,在制药领域,国外新药加速引进,将推动我国制药行业加快优胜劣汰,从低端仿制药为主转型为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并行发展。从2017年业绩情况看,成大生物、合全药业等受资本市场关注的医药研发“独角兽”企业和津同仁堂、源和药业、嘉禾生物等中药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营收规模,并拥有较高的毛利率,公司盈利均超亿元。
但近期“进口抗癌药力争降为零税率”的消息,或给新三板相关业务公司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去年亏损2.92亿元的君实生物以创新单克隆抗体研发等闻名业界,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癌药品近日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新药申请;滨会生物的抗肿瘤新药目前仍处于临床审批阶段,预计3年后进入医药市场。
从医药流通企业来看,两票制等政策或促进相关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天士营销、康泽药业和柯菲平等相关公司去年营收均超10亿元,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
新药研发、申报审评、上市销售等各环节的配套政策跟进,使得国内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同禹药包、中红医疗等公司去年营收均超5亿元,盈利均超6000万元。
相对而言,新三板医疗服务、保健护理类公司规模较小。医疗服务类公司华韩整形去年营收为6.33亿元,盈利2901.52万元,保健食品公司老来寿2017年则亏损2471万元。
医药网新闻
八成以上去年营收增长
上述130多家披露去年业绩的新三板医药公司,超过八成营收增长,超过六成盈利增长。
除了增速明显,不少医药挂牌公司已经步入规模生产。在披露2017年业绩的医药类公司中,至少75家公司的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天士力旗下医药商业公司天士营销目前以总营收98.48亿元位居医药公司营收榜首位,位居已披露业绩的新三板公司的第三位。成大生物、合全药业、原子高科等盈利超亿元的制药公司,目前跻身新三板公司盈利前百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药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复苏和政策推动。安信国际证券、川财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认为,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颁布、鼓励创新药和仿制药发展政策颁布、两票制执行等多项政策,推动了医药领域整体发展。
医药研发、流通类公司具规模优势
截至3月29日,新三板市场共有676家医药类公司,其中包括253家医药研发企业、70家中药生产公司、160家医疗器械公司、36家保健护理企业、95家医药商业公司和62家医疗服务公司。
前述研究机构认为,在制药领域,国外新药加速引进,将推动我国制药行业加快优胜劣汰,从低端仿制药为主转型为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并行发展。从2017年业绩情况看,成大生物、合全药业等受资本市场关注的医药研发“独角兽”企业和津同仁堂、源和药业、嘉禾生物等中药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营收规模,并拥有较高的毛利率,公司盈利均超亿元。
但近期“进口抗癌药力争降为零税率”的消息,或给新三板相关业务公司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去年亏损2.92亿元的君实生物以创新单克隆抗体研发等闻名业界,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癌药品近日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新药申请;滨会生物的抗肿瘤新药目前仍处于临床审批阶段,预计3年后进入医药市场。
从医药流通企业来看,两票制等政策或促进相关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天士营销、康泽药业和柯菲平等相关公司去年营收均超10亿元,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
新药研发、申报审评、上市销售等各环节的配套政策跟进,使得国内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同禹药包、中红医疗等公司去年营收均超5亿元,盈利均超6000万元。
相对而言,新三板医疗服务、保健护理类公司规模较小。医疗服务类公司华韩整形去年营收为6.33亿元,盈利2901.52万元,保健食品公司老来寿2017年则亏损2471万元。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