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企业新闻 > 宜华健康两年收购医院超20家 床位数过万

宜华健康两年收购医院超20家 床位数过万

  医药网9月6日讯 根据宜华健康的半年报,其管理的医疗床位数已经接近万张。这是这家地产公司转型医疗三年来突进扩张的里程碑。但旗下医院如何实现协同共进,如何在供应链管理和医养协同上实现业务协同,依然远远没有解决。

  国内又一家管理床位接近万张的医疗集团正在浮出水面。

  2018年8月31日,上市公司宜华健康(000150.SZ)发布半年报,其中提到其“已控股或托管的医院达22家,管理医疗床位数接近10000张、护理床位数超过2000张。”

  如果这一数据准确,那么宜华健康将是华润凤凰、北大医疗、晋商联盟、新里程医院集团、复星医药、远东医疗之后,国内又一家床位破万的医疗集团。

  大型医疗集团 床位“万张”是个坎

  几乎和目前所有床位过万的医疗集团类似,宜华健康向医疗产业全面转身和迅速扩张,主要是通过“买买买”的持续外部并购模式推动。

  四个月买下五家医院、一年13次大交易、弃房从医……从健康点过往对这家主业为房地产的公司转型医疗的多次报道,可一窥其外部并购之路:

  2015年12月,宜华健康支付16.25亿元购买西藏大同持有的达孜赛勒康100%股权,并于2016年1季度完成股权过户。此时,达孜赛勒康旗下已有在管和预计注入的医院有如下四家:南昌三三四医院、奉新第二中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合肥仁济肿瘤医院。此后,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投资与医疗服务管理提供商,达孜赛勒康帮助公司在开展医疗机构投资和运营业务上高歌猛进。

  2016年,宜华健康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以及托管了超过12家医院,管理的医疗床位超过5000张、护理床位超过2000张。

  2017年,公司又继续收购八家医院,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含托管)医院数量达到20家。

  2018年,宜华健康继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扩张,即将达成“一万张床位”的大型医疗集团规模标志。

  
宜华健康实现绝对控股的医院收购

  出于自身产业布局的考虑,宜华健康大比例选择具有康复、老年护理方面专科优势的医院来并购,且多为一级或二级的营利性综合医院,这与大部分资本尤其是地产资本进入医疗产业的并购趋势不谋而合。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明确支持社会办医。此后5年间,多项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不断细化,自2015年起,民营医院的数量优势开始显现。同时,2016年国务院19号文划定了国有企业医院改制的最后期限,为非公医疗的扩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其中,规模庞大的医疗集团陆续出现,它们通过自建、并购、参与国企医院混改等方式发展壮大,旗下医院总床位数超过一万张的医疗集团名单不断增加。

  从扩张途径上看,新建自建医院速度慢、投入大,医疗集团的发展基本建立在国有企业医院改制的基础上。“健康中国2030”确定的目标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比2020年要整整翻一倍。围绕着这少量资源的争夺很可能决定未来的医疗市场格局,因而扩张竞争愈发激烈。

  医疗集团的扩张难题

  扩张并不无限,如何推动旗下医院有效整合并最终实现集团化运作,是对医疗集团而言更持久、更艰难的挑战。

  首先,围绕医疗服务向外延伸一环就是产业链布局。由于数量众多非营利性医院业绩收入微薄,供应链环节收费便成为倚靠万张床位规模的医疗集团的上佳盈利法。但对于容错率非常低的医疗企业来说,供应链中的某一环出现问题,后果往往很严重。而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范围、人员数量、地域覆盖面积、供应链长度都会发生变化,管理成本就越高。

  回到宜华健康。不同于复星医药、华润凤凰这些直接研发、生产、销售药械的医疗集团,宜华健康能与旗下医院形成战略协同的供应链业务,主要在其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和医疗专业工程项目。宜华健康的半年报显示,这两项业务合计贡献营业收入5.85亿元,占其半年报披露收入的近半壁江山。

  
宜华健康旗下托管医院情况

  其次,虽然目前医疗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但并购“成本”并不能那么被轻易消化。盲目并购可能会导致同类业务竞争,公司的业务、板块、子公司间能否形成生态闭环是产生协同效应(synergy)的重要因素。资本运作与研发的冲突也在其中不断寻求平衡。

  此外,随着公司核心产业快速扩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下属运营机构数量逐渐增多,也对公司的现金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9月4日,宜华健康就发布募资公告称,公司拟募资30亿元,用于汕尾岭南医院建设项目、集团化信息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偿还有息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

  下一步去往何方?

  床位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会大幅降低成本。一方面,规模集聚使得设备、耗材、药品的采购成本下降;另一方面,资源协同也会在共享设备、科室建设等方面降低成本。此外,一万张床位其实相当于一个大平台,更多优秀医疗人才会被吸引而来。

  中银国际近期在对宜华健康的研报中称,达孜赛勒康的医院管理业务正加速扩张,有望实现集团控股收购、公司受托管理的轻资产发展模式。从前期医疗养老机构的工程建设,到中期的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再到后期的医疗器械销售及后勤管理服务,叠加员工持股计划的覆盖和业绩承诺的协议,已经获得很明显的协同效应。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形成较为完整的医疗布局,或向营利性、专科化方向转型,已成为行业领军者的医院集团们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过去,床位数“过万”的医疗集团以国资背景为主,多数床位数的急剧扩张都是在传统厂矿企业剥离附属医院的背景下完成的,旗下不仅有综合性医院,还有康复养老、妇儿等专科医院。这些医疗集团都对医院供应链管理寄予厚望,都在尝试将医疗资产证券化。

  具体而言,各家医疗集团的战略和战术各有所长。比如华润凤凰擅长IOT投资;北大医疗是自建部分医院;而远东医疗则采取差异化战略,将市场锁定在三四线城市。

  现阶段,床位数过万对于这些医疗集团而言,相当于建立起一定的规模竞争门槛。但是规模之外,下一步考验则是这些医疗集团的整体运营和管理能力,尤其是那些跨地域的医疗集团。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