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绿藻适应南极环境的早期演化机制 |
![]() |
生物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如何生存演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生物学问题。目前,对于嗜冷生物生命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嗜冷酶的理解,而嗜冷酶是经过长期的突变积累和适应性演化形成的。那么,通过大气层流等途径到达永久性寒冷环境的微生物,在细胞内各种参与代谢的酶完成冷适应之前怎样在低温下保持一定的代谢活性和生长能力呢?这个问题对于理解生物如何适应南极等常年寒冷环境至关重要,然而此前一直没有答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以从南极分离到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NJ-7和来自温带的小球藻C. vulgaris UTEX259为研究材料,揭示了绿藻在南极环境下的早期适应机制。水生所徐旭东研究团队从南极分离到小球藻NJ-7,其18S rRNA序列与来自温带的小球藻UTEX259完全相同,核和细胞器基因组结构也支持为同一种。两藻株在20oC的生长相似,但只有NJ-7能够在4oC生长,并且NJ-7比UTEX259的抗冻力(-20oC)大幅提高。化石标定分析绿藻演化时间显示,NJ-7和UTEX259的分离时间在2.6百万年左右,远晚于南极大陆与南美分离时间。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和定量蛋白组的系统深入分析,发现南极小球藻的适应性进化主要是基于LEA蛋白(图1)和各类酶水平(见图2举例)的提高,以及某些酶的正向选择。LEA蛋白的积累使其在冰冻条件下保持存活,而系统地提升关键酶的含量则直接导致酶活性增加(比活性基本不变),使初到南极的小球藻在接近0 oC条件下保持代谢活性并获得生长能力。意外的是,这些在南极藻株含量提高的酶和蛋白大多数并不是受低温诱导表达的。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微藻在南极环境下的早期适应机制,初步解答了在酶完成寒冷适应之前细胞如何保持较高酶活力这一问题,对于微生物、低等动植物如何适应南极环境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这一研究提供了非常罕见的分离时间以百万年计的种内演化例证,也是嗜温微生物转移至南极并适应寒冷环境的第一个实例研究。该项持续10余年的研究先后得到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以及淡水生态和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研究结果近期在线发表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水生所博士王雅丽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徐旭东为通讯联系人。合作单位和人员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郭安源、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徐健等人。(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2025年7月Science期刊精华 (2025-07-31)
- 事关产假、托育服务、住房支持等 育儿支持政策步伐一览 (2025-07-31)
- 育儿补助哪些人可以领?什么时分领?多部分回应 (2025-07-31)
- 国度医保局地下宣布第三批智能监管“两库”规定和常识点 (2025-07-31)
- 我国国民西医药安康文明素养程度达26.85% (2025-07-31)
- Nature Genetics:拨开百年迷雾!史上最大规模口吃研究,彻底改写我们对这一古老难题的认知 (2025-07-31)
- Nature系列综述:浙江大学张进团队总结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关键发育事件的代谢调控 (2025-07-31)
- 向壁虎偷师“贴地飞行”神功?Adv. Mater.: 仿壁虎脚的软树枝颗粒,让膀胱癌药物告别“短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调动免疫 (2025-07-31)
- Environ Sci Technol:铀的同位素组成或可用于无创测量肾脏中铀的积累 (2025-07-31)
- Immunity:血液中的蛋白质可能有助于预测疟疾的严重程度 (2025-07-3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