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挥手照片可能泄露指纹信息 |
![]() |
你流传到网上的照片、视频,若被拿来做人脸识别,极有可能被解锁;挥手的照片,也有可能泄露指纹信息……在12月6日—8日召开的第15届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国际会议上,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部身份验证、指纹等生物识别手段,容易受到面部伪造等手段的攻击,建议将生物识别认证与其他辅助认证手段相结合,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而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人脸失真信息,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进行身份识别。
每天,大量的个人图片和视频都会出现在网上,这给一些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身份验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真实世界的各种应用程序中,然而,面部身份验证通常容易受到攻击,我们的照片、视频或3D虚拟人脸模型,会被黑客拿来欺骗面部身份验证系统。”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安盛网络安全讲座教授邓慧杰说,他曾做过试验,“发布在网上的个人照片,能成功解锁70%的用户面部识别”。
在邓慧杰看来,有些人脸识别系统并不安全,例如,虽说认证时会要求用户点头、眨眼,“但黑客可以借助视频解锁人的面部的三维信息,或者把照片上的眼睛、嘴巴抠掉,用软件去模拟动态特征来解锁”。
近日发布的《人脸识别落地场景观察报告(2019年)》显示,许多场景的人脸识别设备没有提供隐私政策或用户协议,公众无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例如在一些设置了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商场内,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自己会被拍摄。
一边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解锁技术,一边却是难以察觉的“丢脸”困境,如何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邓慧杰介绍,目前,有研究开始建构人脸更为健全的生物信息,例如用红外、热源检测人脸的血脉信息,查看是否有真实的血液流动。
最近,邓慧杰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一种新技术,他在人脸上采集了66个点位的信息,将手机置于距离人脸20厘米的位置后,开始拉远到40厘米,移动的过程中,拍摄下人脸从失真到逼真的画面。“我们一般拍照时,很少会拍自己失真的画面,因为画面是失真扭曲的,但这可以作为身份验证的信息,66个点位之间的影像距离,会随着手机的拉远,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失真的信息对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目前难以被攻克。”邓慧杰说,将这些人脸信息采集下来后,他们还会将信息输入机器学习的模型,让机器去计算、验证。
同时,他建议,不能把生物识别作为唯一的认证办法,“一定要有其他的辅助认证手段,例如口令短信、检测身份的智能硬件、保密问题等”。(金凤)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晨起后有这3种表现,说明你的血管不健康 (2025-04-01)
- 江西对50岁至74岁人群免费开展肺癌重点筛查 (2025-03-28)
- 入睡难怎么办?专家回应睡眠热门话题 (2025-03-26)
- 莫把结核当感冒 专家提醒儿童结核病防治关注这四点 (2025-03-25)
- 吃药的这几个误区 你避开了吗? (2025-03-24)
- 流感仍处于中流行水平 疫苗接种便利性亟需提升 (2025-03-06)
- 春季重点传染病如何防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画重点 (2025-02-28)
- 何为钙化?医生提醒: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 (2025-02-27)
- 春季消化道疾病易发 专家提示注意卫生 (2025-02-25)
- 专家提示:提前科学用药,改善春季花粉过敏 (2025-02-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