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Nature杂志不得不看的重磅级亮点研究 |
![]() |
时间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12月份即将结束,在即将过去的1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
【1】自我更新的特殊蛋白!
doi:10.1038/s41586-019-1790-2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蛋白和人类学学自我更新能力之间的关联,研究者表示,激活该蛋白或能促进血液在实验室条件下自我更新至少12倍。在体外条件下增殖血液往往能极大地改善血液癌症(比如)和多种性血液疾病的治疗选择。
研究者Hanna Mikkola博士表示,尽管我们已经对血液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很多年,但如今依然面临着很多关键的挑战,即如何在实验室条件下促进人类血液干细胞自我更新,如今我们不得不通过研究来克服这些问题了。血液干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其存在于骨髓中,在骨髓中其能进行自我更新并分化称为多种类型的血液细胞;而且骨髓移植疗法也能被用来治疗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然而骨髓移植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寻找合适的骨髓供体并不总是可行,而且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也会排斥外源性细胞,移植的数量有时候也并不足以成功治疗患者的疾病。
【2】
doi:10.1038/s41586-019-1747-5
就能一艘能够帮助乘客过河的船一样,转运蛋白(transporters)能运输物质跨越细胞膜,这一过程对于从到人类等多种有机体细胞的健康功能至关重要,此前研究人员仅能通过与这些转运蛋白一起发挥作用的成百上千个转运蛋白的行为中推断出其功能,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能在单分子水平下对转运蛋白的功能和工作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者Scott Blanchard博士表示,通过观察单分子水平下的活性,我们就能够阐明转运蛋白活性背后的部分机制,这对于后期进行该家族中许多临床相关蛋白的研究至关重要。这项研究依赖于一种名为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的技术,其能帮助研究人员收集来自单一转运蛋白活性的精确测定数据,同时该技术还是研究疾病作用机制和突变发生机制的有力工具,其能在全球少数实验室中使用。
【3】
doi:10.1038/s41586-019-1805-z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重编程CAR-T细胞(抵御癌症的免疫细胞)来延长其自身的活性并增加抵御实验室培养和小鼠机体中人类癌细胞的潜能。
基因工程细胞在经历最初的活跃状态后往往会感到“疲惫”,而有效规避这种“疲惫”能力的方法就是开发新一代的CAR-T细胞,这种细胞对于治疗实体瘤非常有效。但截至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携带人类白血病和骨癌细胞的小鼠进行研究,研究者希望能在未来18个月里开始对白血病患者开展临床试验,并最终将扩展至对实体瘤患者进行研究。
【4】
doi:10.1038/s41586-019-1759-1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阐明了人偏肺病毒(HMPV)的关键组分结构后,发现了一种使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偏肺病毒(HMPV)两种病毒失活的新方法。
RSV和HMPV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病毒,其会引发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等,高危人群包括早产儿、婴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等。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仅2018年,肺炎在全球就会每隔39秒引发一名儿童死亡,但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抗病毒疗法来抵御上述病毒感染。
【5】或有望根治急性髓性白血病
doi:10.1038/s41586-019-1835-6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彼得-麦卡伦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从根源上靶向作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新方法,相关研究发现或能帮助开发治疗恶性难治性血液癌症的新型疗法。
文章中,研究人员在AML干细胞中鉴别出了一种可以用作开发新药的特殊靶点,AML干细胞是能够支持白血病进展的关键,尽管这些非常罕见,但其却是诱发AML对当前抗癌疗法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研究者Mark Dawson说道,当前治疗AML的疗法善于消除主要的癌细胞,但其常常会留下非常罕见的白血病细胞,从而引发疗法后癌症复发。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