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菜“圈粉”,该如何守护好“指尖”上的菜篮子? |
![]() |
足不出户,手机下单,送菜到家。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动动手指,刷刷屏幕,轻松逛起手机“菜市场”,拎起手机“菜篮子”。在省时省心的同时,线上买菜也面临着质量不佳、物流滞后的问题。“指尖”上的菜篮子该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感?
手机买菜迅速“圈粉”
“用手机下单各种蔬菜、肉类等,一般1个小时左右就能送货上门。购买时还可以选择已经清洗过或切好的食材,收到后可以直接下锅,非常方便。”在北京国贸附近工作的“90后”余小彦,向记者分享了通过手机生鲜类APP(应用程序)买菜的感受。
“价格相对合理,国产和进口产品种类齐全。最近天气转冷,一些平台还推出火锅底料、配菜等应季食材。省时省心省力,能够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余小彦说。
据易观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91万亿元,2019年将突破2万亿元。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需求较高,购买频率保持在平均每周3次,其中水果蔬菜的每周购买频次达到4.8次。
“菜场有时效性,部分区域超市覆盖不够密集,再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使得手机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指出。
在“圈粉”大城市年轻人的同时,手机“菜篮子”正加速向中小城市下沉,并收获大批中老年粉丝。《2019线上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订单量和商户数增速上,三、四线城市分别为一线城市的1.4和1.49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开始在线上选购生鲜商品。餐饮移动平台“饿了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其生鲜频道上,2018年中老年用户增长速度超过500%,说明中老年群体对线上买菜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生鲜不“鲜”?快递不“快”?
手机“菜篮子”不仅方便了广大消费者,也让不少商户尝到了甜头。目前,市面上活跃着诸多生鲜电商,各大电商巨头纷纷发力生鲜业务,各类APP上的生鲜蔬果店铺逐渐增多。
面对热闹的手机“菜市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最看重哪些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质量和送货速度最受消费者重视。
北京市民何利是一位线上“买菜”大户,她曾在多款生鲜类APP上有过购物经历。“我曾在手机上下单购买活鱼,但送来的却是冰冻很久的鱼;还有一次我下单后将近3个小时才收到食材,大大拖延了正常的晚饭时间。”何利告诉记者,“与到实体店买菜相比,网上买菜也不一定省时省心。不能亲自挑选就需要承担质量不好的风险。”
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中国第三方电商投诉平台)收到的用户维权案例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共计收到近百起对生鲜电商平台的用户投诉,热点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以次充好、久未发货、物流延迟、下单容易取消难、退款难且款项未及时退回、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等方面。
“生鲜电商暴露的管理漏洞及投诉问题,多是由于盲目扩张,导致产品质量把控缺位和售后服务跟不上。”曹磊说。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生鲜物流中存在的配送超时、信息传输滞后、生鲜不“鲜”等现实问题,说明目前生鲜物流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相对于传统电商物流而言,生鲜物流的专业性比较突出,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境要求较高。生鲜物流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还存在小、散、弱等现实问题,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确保省时省心省力
手机“菜篮子”作为一种新兴商业形态,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要让人省心,更要让人放心。
对生鲜类销售平台来说,需瞄准用户需求,在模式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同时做好售后服务,力争“又快又好”。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包括AR(增强现实)看菜的应用,消费者对蔬菜品质会有更为直接的判断。如果平台老拿不新鲜的蔬菜糊弄消费者,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在售后问题上,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建议,平台或商家不能单单为了收益而减少服务客户的“成本支出”。电商平台应认识到客服售后的重要性,加大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投资力度。
确保手机“菜篮子”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一方面需做好市场运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提高服务水平,享受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市场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经营竞争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因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购买时还应详细了解发货时间和大致的物流时间,快递务必“先验货再签收”。遇到商品破损、腐烂、图文不符等情况,需以理性方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记者李嘉宝)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晨起后有这3种表现,说明你的血管不健康 (2025-04-01)
- 江西对50岁至74岁人群免费开展肺癌重点筛查 (2025-03-28)
- 入睡难怎么办?专家回应睡眠热门话题 (2025-03-26)
- 莫把结核当感冒 专家提醒儿童结核病防治关注这四点 (2025-03-25)
- 吃药的这几个误区 你避开了吗? (2025-03-24)
- 流感仍处于中流行水平 疫苗接种便利性亟需提升 (2025-03-06)
- 春季重点传染病如何防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画重点 (2025-02-28)
- 何为钙化?医生提醒: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 (2025-02-27)
- 春季消化道疾病易发 专家提示注意卫生 (2025-02-25)
- 专家提示:提前科学用药,改善春季花粉过敏 (2025-02-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