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
![]() |
这项研究着重关注生物学的一个奥秘:人精细胞激活的基因数量是迄今为止最多的(90%),这种模式也在小鼠、鸟类和果蝇等其他物种中观察到。大多数器官中的细胞表达大约60%的遗传密码,或仅表达某种细胞类型完成它的特定任务所需的一部分基因。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精细胞发育过程中被激活几次的基因包含的DNA密码错误也要比未表达的基因少15%至20%,而这种差异归因于转录偶联修复(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TCR)。在转录期间,这个过程将在有缺陷的DNA片段包含的指令被转换为RNA之前将其替换掉。RNA转录本随后经表达后产生构成细胞结构和信号的蛋白。
5.
doi:10.1016/j.cell.2019.11.038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胡布勒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蛇干细胞培养出可分泌功能性毒素的蛇毒腺的微型化组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23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nake stem cells used to create venom-producing organoids”。
科学家们此前利用小鼠和人类干细胞培养出这类称为类器官(organoid)的微型化组织,包括模拟神经网络的“微型大脑(minibrain)”,但是这项研究是首次表明这种相同的技术也可用于蛇组织。
论文通讯作者、胡布勒支研究所的Hans Clevers博士及其研究团队使用人类生长因子来培养蛇毒腺类器官,但是它与哺乳动物类器官之间存在一个关键的区别:温度。Clevers表示,鉴于爬行动物是冷血的,因此保存蛇类器官的温度需要比人类和小鼠类器官低几度。
这项实验始于Clevers实验室的三名研究生,他们想知道他们是否可以培育其他物种的类器官。他们从饲养员那里收到了珊瑚眼镜蛇(Aspidelaps lubricus)的卵,并使用了实验室培育哺乳动物类器官的方法来产生蛇毒腺类器官,这种蛇毒腺类器官产生的毒素与真蛇产生的相同。Clevers实验室继续培育其他八个物种的类器官。
6.
doi:10.1016/j.cell.2019.12.002
有时,肠道感染的结束仅仅是更多痛苦的开始。比如,在那些患有旅行性腹泻(traveler"s diarrhea)的人中,少数不幸的人会患上一种称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肠道慢性炎症。
科学家们不确定这种疾病如何发生,但是有些人认为肠道感染可能会通过损害肠道神经系统来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肠道中的神经元如何死亡以及免疫系统通常如何保护它们。这项研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提供了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新见解,并且可能有助于人们开发出潜在新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drenergic Signaling in Muscularis Macrophages Limits Infection-Induced Neuronal Loss”。
7.
doi:10.1016/j.cell.2019.12.016
友好的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和平微妙的共存依赖于免疫细胞和肠道内壁细胞之间高度协调信息的交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两种特殊的细胞类型或对于抵御机体危险感染的抗菌化合物的产生非常重要。
研究者Richard Flavell教授说道,我们认为,免疫系统的细胞和肠道屏障细胞能相互协调,通过动员抗菌蛋白的产生来抵御机体外来的入侵者,然而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真的,机体神经系统会告诉屏障细胞该做什么。事实证明,在抗击肠道病原体的斗争中,“步兵”就是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介素-18分子(IL-18),而白细胞介素证实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当研究人员从免疫细胞和肠道屏障细胞中剔除IL-18后他们发现,小鼠能够有效抵御沙门氏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研究者指出,这或许就排除了诱发机体免疫反应的因素,但不携带神经系统细胞所产生的IL-18的小鼠则更容易受到感染,这就揭示了其在抵御感染过程中发挥的关键角色。
8.
doi:10.1016/j.cell.2018.10.014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KG2A抗体能够潜在地促进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当与现有的癌症免疫疗法相结合时可更好地治疗癌症患者。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i-NKG2A mAb Is a Checkpoint Inhibitor that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 by Unleashing Both T and NK Cells”。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