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局面下 民众如何参与抗疫“持久战”? |
![]() |
医药网4月20日讯 “常态化防控”成为中国官方近期对疫情防控要求和部署的关键词。这也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正在转为“持久战”。
在本土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何以要求防控“常态化”?作为普通民众,如何参与这场抗疫“持久战”?
疫情现状如何?
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18日发布更新市县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武汉市城区整体降为低风险,湖北全省无中、高风险市县。作为中国的重点疫区,包括武汉市在内的湖北全省整体降为低风险,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国家卫健委19日通报,18日中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16例,截至18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1041例,其中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200例以下(194例),本土重症病例降至38例。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诠释着中国本土疫情稳定向好的局面。
但另几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境外输入成为中国内地近期疫情增长的主体。截至18日24时,31个省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75例,其中现有确诊病例847例,占所有现有确诊病例的81%以上;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增长,截至4月14日,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
更让人担忧的是,聚集性病例呈“抬头”之势。近期各地报告的本土确诊病例,绝大多数与聚集性疫情关联,其中黑龙江省的1个确诊病例导致数十人感染。
因此,中国目前虽然本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然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
为何要防控常态化?
“外因”“内因”以及对新冠病毒认知的加深,决定了“常态化防控”成为中国战疫的必要之举。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8日10时(北京时间18日1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5678例,达到2160207例;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9日6时40分,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32万例。疫情已经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境外输入的风险就将始终处于高压态势。而各国采取的疫情防疫措施力度不一,也给此次疫情何时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带来不确定性。
——新冠病毒难以在短期内消失。
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毒性大、传染性强。虽然气温升高可能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在北半球温度升高时,南半球温度降低,新冠病毒有可能如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且目前尚未发现特效药,真正能应对疫情的只有疫苗,但疫苗从研发到投入使用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中国“国情”使得疫情存在反弹隐患。
目前,中国各地逐步复工复产复学,湖北其它地市和武汉市相继“解封”,人口流动性增大,加上随着本土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公众在几个月的封闭状态后外出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些因素都为聚集性病例复苏和疫情反弹埋下隐患。
“持久战”如何打?
根据中国官方和多位专家的说法,公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局面下,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心态放松,行动不松。虽然中国目前面临“外防”“内控”的双重压力,但多位专家表示,在全方位、立体化的联防联控机制下,疫情不会在中国形成二次暴发。因此,公众不必过于恐慌和焦虑,在防控行动不松懈的前提下,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应对疫情。
其次是保持警惕,注重预防。归国人员、有旅行史或“四类人员”的接触者,要及时申报,配合当地的防控措施进行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掐断病毒的传染链。
第三是减少聚集,做好防护。暂停或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活动,外出保持与人群的距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第四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个人常处的场所和常用的物品坚持消毒等防疫卫生常识依然要保持。
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但在举国一盘棋的防疫措施下,中国已成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14亿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疫情警报尚未解除,公众还需保持耐心和信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完)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国西医迷信院宣布西医药年夜模子评测尺度 (2025-05-13)
- 湖南:2025岁尾90%以上县市将建成慎密型县域医共体 (2025-05-13)
- 辽宁省定点医药机构相关职员付出资历治理施行细则(试行) (2025-05-13)
- 上海对于拟新增医保定点批发药店名单的公示 (2025-05-13)
- 上海对于拟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名单的公示 (2025-05-13)
- 湖南对于喷射医治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公示 (2025-05-13)
- 宁夏全面启动适龄女孩收费接种HPV疫苗任务 (2025-05-12)
- 云南普洱:深山藏“绿富暗码” 林下中药材长出致富新图景 (2025-05-09)
-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2025年版)》解读 (2025-05-09)
- 将牙膏中过硬颗粒的测验办法等7项办法归入化妆品平安技术规范(2015年版)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