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新药!GSK/强生每月一次长效疗法Cabenuva(CAB/RPV)临床调查:具有可接受性/适当性/可行性! |
![]() |
2020年07月06日讯 /BIOON/ --ViiV Healthcare是一家由(GSK)控股、(Pfizer)和盐野义(Shionogi)持股的HIV/AIDS药物研发公司。近日,该公司公布了来自CUSTOMIZE研究的阳性初步结果。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将每月一次长效注射方案cabotegravir/rilpivirine(CAB/RPV,卡博特韦/利匹韦林)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方法。
CAB/RPV长效方案由ViiV与强生旗下杨森制药合作开发,该药由cabotegravir(CAB,卡博特韦)和强生的rilpivirine(RPV,利匹韦林)组成。其中,rilpivirine是一种长效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cabotegravir则是一种长效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
今年3月,Cabenuva(CAB/RPV)获加拿大卫生部批准,该药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每月一次、完整的长效方案,用于治疗已实现病毒学抑制(HIV RNA<50拷贝/毫升)的HIV-1成人感染者,取代其但前的抗逆转录病毒(ARV)方案。此外,Vocabria(cabotegravir,CAB,卡博特韦口服片)也已获得了批准,该药将联合Cabenuva进行短期使用。这些批准,是Cabenuva和Vocabria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第一个监管批准。目前,CAB/RPV方案也正在接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全球其他监管机构的审查。
自CUSTOMIZE研究启动以来,来自ViiV Healthcare的一个团队与医生、护士、诊所管理人员和患者在一系列医疗实践中合作,包括联邦认证的健康中心、学术医疗中心和私人医生办公室。研究的目标是找到最实际和最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每月一次注射治疗方案CAB/RPV。如果获得批准,这款每月一次的长效方案可能在HIV治疗方面带来一种模式转变,包括将门诊就诊频率从每年一次或两次增加到每月一次。
在研究的4个月里,大多数临床人员参与者继续认为这款每月一次注射方案对HIV感染者来说是高度可接受的、可行的和合适的,并且他们认为实施注射疗法的障碍大为减少。这些初步调查结果在近日召开的第23届国际艾滋病大会(AIDS 2020)虚拟上公布。
在这项研究中,对来自8个参与地点的24名医疗保健提供者和临床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以了解CAB/RPV每月一次的注射方案的可接受性、适当性和可行性,以及感知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医疗保健提供者和诊所管理者的观点总体上是积极的,在研究开始时和实施4个月后,很大一部分人(>84%)表示他们“同意”或“完全同意”实施长效方案的可接受性、适当性和可行性。在研究开始和第四个月,可接受性(91.4% vs 91.6%)、适当性(99.1% vs 94.8%)、可行性(90.4% vs 84.4%)相对一致,总体上保持较高水平。
调查还发现,从研究开始到第四个月期间,针对长期治疗方案实施存在任何障碍的医务人员的比例显著下降。在研究开始时,医务人员认为的前三大障碍分别是:患者每月预约的能力(80.8%)、患者往返预约的交通工具(76.9%)、医务人员及时告知患者错过注射就诊的能力(73.1%)。实施4个月后,医务人员的所有感知障碍都显著减少(比例分别下降至37.5%、37.5%、45.8%)。
此外,研究调查了医务人员认为的最适合接受CAB/RPV长效方案治疗的HIV感染者的特征。根据调查,医务人员认为那些“吃腻了药”的患者(88.5%)、“担心暴露自己HIV疾病”的患者(80.8%)、“因每天坚持口服药物而感到压力或焦虑”的患者(80.8%)最适合CAB/RPV长效方案。
目前,该研究正在进行中。除了最初4个月的医务人员调查结果外,完整的12个月结果以及医疗团队访谈的观点、患者对长效疗法的体验,将在未来召开的医学会议上公布。相应的CARISEL研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在欧洲医疗机构中调查这款长效方案CAB/RPV的实施情况。(100医药网100yiyao.com)
原文出处: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